宋朝官员的收入来源有哪几种-读书人最理想的朝代 (宋朝官员的收入)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宋朝官员的文章,说一个事关幸福的话题,读书人是最愿意生活在宋朝的,理由很简单,一旦入了官圈,只要能保住不丢官,这一生就不用再考虑钱的问题了,在这里,笔者先拉个单子看看宋...
今天来聊聊宋朝官员的事儿——为啥都说读书人最愿意生在宋朝?说个实在的,当官太香了,只要不丢官,这辈子基本不用愁钱花。
先拉个单子看看宋朝官员的收入,分三大块:正俸、加俸、职田。
正俸就是基本工资,政府想得可细了,柴米油盐茶、绫罗布帛啥的,都给你包圆了,直接发钱或者发物资。比如北宋的宰相(主政的)和枢密使(管军事的),每月俸钱300贯。宋朝铜钱多,经济发达,300贯可不是小数目。光禄粟每月就100石,每年还有40匹绫、1匹罗、100两绵、60匹绢,这还只是正俸这一块!
加俸名目更多了。首先是职务津贴,比如开封府尹每月能拿100贯职钱。更贴心的是元随傔人衣粮——傔就是随从的意思,官当大了,身边总得有人伺候吧?朝廷直接补贴!宰相、枢密使能补70人的衣粮钱,最少的官也能补1个,等于白给免费侍从,最少1个,宰相最多能到100人,这排面!
第三项是餐补,宰相每月50贯,最少的也有2贯,吃饭的钱政府也给包了。
第四项就杂了,学士以上每月能领酒,1到5升不等。突然想到,宋朝咋没出第二个李白呢?当然还有茶,像文明殿学士能领茶,宋朝茶叶产业多发达啊。官小的就实在,直接给米面。宰相、枢密使还能拿到柴、炭、盐、纸的钱,甚至马的饲料钱,连马吃的都管了!
所以啊,朝廷把官员生活开销全包了,太让人羡慕了。这还没完,还有添支,就是额外补贴,说白了就是上面那些细项的再补贴,但给谁给多少没准谱。比如观文殿学士和保和殿学士,前者有钱米麦,后者少了麦多了绫绢罗绵,后者钱只有前者一半,这待遇看人下菜碟。
再说说职田,主要是给外官的。宋初时,小县县官都有7顷职田,两京、大藩镇主官能拿40顷。后来王安石变法,动职田的奶酪,想想就知道得罪多少人。宋朝一顷约等于现在0.91亩,后来试点把职田产出折成钱,比如成都府路。
所以外放官员待遇也没降多少。寇准就是例子,当过宰相,后来贬到雷州当司马、知州,每月十贯钱到手,还有职田,听说在雷州照样出手阔绰。
苏东坡更不用说,一贬再贬,要是为钱发愁,哪还有心思发明“东坡肉”?他在黄州当团练副使时,同乡推荐他买房,他却惦记着荆南头湖庄子,据说首付只要二百来贯,但他还琢磨这消息靠不靠谱。开封的房子现在比北上广深还贵,豪宅动辄几亿,但多数官员还是租房,政府也提供公租房。
宋朝皇帝高兴了就赏钱,《廿二史札记》里记载,魏廷式当转运使,一次就赏五十万。普通人得干多少年才能挣这么多?所以讨皇帝欢心也是赚钱路子。
所以啊,在宋朝当官,只要不丢官,基本不会穷。哪怕清官,靠固定收入也能活得挺滋润,比普通人舒坦多了。后来明清对比一下,才发现宋朝官员收入真是没谁了,说史上最高真不夸张,难怪读书人都觉得那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