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实力比辽国要强-赵光义为何还收复不了幽云十六州 (北宋实力比辽国强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和幽云十六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宋的总体实力远强于辽,辽核心地区不多,国土大多是西伯利亚性质的,宋朝,粮产地,人口,经济,都强于辽,但是宋朝有个问题,那就是...
聊聊北宋和幽云十六州那点事儿。北宋那会儿,整体实力其实比辽国强不少,辽国核心地儿少,大片的国土跟西伯利亚似的,冷不丁的。宋朝呢,粮食产地多、人口多、经济也更好,按说该碾压辽国才对。可宋朝有个毛病,国家力量挺强,但实际用起来就跟辽国五五开,这就不对了。北伐打幽云十六州就是个例子,明明有实力,结果整得跟辽国打平手,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辽穆宗969年让人给杀了,辽景宗刚上台,加上宋太祖当时正忙着啃南方那些小国,宋辽两边算是消停了会儿。等宋太宗即位,辽景宗已经憋了好几年,把辽朝整得兵强马壮,上下也挺齐心。这时候吴越国和清源军节度使都投降了,南方就剩大理和静海军节度使搞的那个越南,宋太宗对南方也没兴趣了,眼睛就盯上了北方。他带人灭了北汉,北汉本来就是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一仗倒没影响两国关系。

谁想到宋太宗这人有点飘,想一口气把燕云十六州也啃下来。这地儿在后晋时就让辽占了,这么多年都成辽国地盘了,原来的汉民大多也认辽了,宋军一来,人家不买账。高粱河一战,辽国直接把宋军主力干崩了,还把宋太宗射伤了,从这以后,宋朝再没能力打燕云了。这一败,辽国就有了借口,三天两头打宋朝,虽然互有输赢,但宋朝老求和,澶渊之盟、庆历增币,辽国占了大便宜。幽州之战宋军为啥赢不了?说白了,攻城和挡援俩事儿顾不过来,两个目标都实现不了。

其实宋朝丢燕云十六州不算啥,真正的问题是自打武则天那会儿,使劲打压门阀士族,就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宋太祖又搞分权,把世族和相权的问题彻底解决了,结果社会散了,没凝聚力了。这也是五代那会儿,为啥小外族首领占几个州县就能称王,定难军、永兴军都是这么回事。宋元明清,朝廷头等大事就是收拾地方豪强,最典型的就是岳飞,其他那些被说成“功高震主”(其实也不是真功高,就是名声太响)给弄死的,一抓一大把。

首先,宋朝灭了北汉,辽国宗主国身份,没大规模出兵捣乱,说明辽国对宋灭北汉这事没当回事,或者力量不够,够不着幽州。幽州那边辽军虽然有点,但肯定不多。赵光义借着灭北汉的势头打幽州,虽然军队累点,但打一个准备不足、兵力薄弱的幽州,问题不大。辽国支援的骑兵虽然多,但都是各路临时凑的,肯定准备不充分,数量也多不了。

古书上说马不耐热,春夏正是放牧的时候,不适合打仗,何况是跑千里来支援,军队肯定累够呛。从后面结果看,辽国赢了宋军,但没马上扩大战果,说明这仗赢得悬乎。宋军虽然败了,但没溃散,也能说明当时宋军战斗力不差。再说,跑那么远的军队,粮草肯定不够,适合死磕,宋军只要稳住点,别轻易决战,胜算其实挺大。

幽州这一仗虽然打得急,也不能说赵光义完全没脑子,主要是他临场指挥太差,不适合带大部队。战略谋划还行,战术太拉胯。第一次没打下来,直接就转防守了,赢了一场就觉得能守住了,于是更爱守着。宋朝前期不缺马,山西、河北都在手里,跟辽国死磕完全有机会,结果自己先怂了,选了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