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作-松风阁诗帖-它有哪些特征 (为北宋书法家是谁)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一首七言诗,用行书写下来的墨迹,纸本的,长219.2厘米,宽32.8厘米,写了29行,153个字,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松风阁在湖北鄂州西边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以前叫樊山,当年孙权还在这儿讲武修文、宴饮祭天呢。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和朋友去鄂城樊山玩,路过松林里的一座亭阁,晚上就住在这儿,听着松涛声,写下了这首诗。
诗里先写了松风阁的位置、高度和名字怎么来的,景物的特点也就跟着出来了。后面写晚上下雨喝酒,听到看到的东西让人耳目一新。最后还提到想念已经不在的苏东坡,可惜朋友文潜没来,想着能摆脱束缚,和朋友坐着船在江上到处逛。句子都押韵,笔力特别有劲。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野僧旱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东坡道人已沉泉,张侯何时到眼前。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这首诗就是黄庭坚当时看着景写的,还表达了对朋友的想念。《松风阁诗帖》是他晚年的作品,他一生写的行书精品可太多了,但最有名的还得是这个。那字写得风神洒荡,长笔画大撇子,提顿起伏像一波三折,韵味十足,感觉比《兰亭序》的遒逸劲儿不差,都快赶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了,绝对是行书里的好东西。
这卷帖从宋到清传了好几手。宋朝时是向民收藏的,后来归了贾似道,又经过明代项元汴、清代安岐,最后进了清宫。道光年间,到了湖北人王家璧手里。王家璧是道光二十四年的进士,在兵部当官,趁任职机会把黄庭坚这首《松风阁诗卷》还有蔡襄的墨迹这些老物件都搜集了,带回鄂州。当时有个叫柯茂枝的举人还写了篇序,说这卷子是元时长公主家的旧物,上面有十几位名人的诗跋,以前还藏在项元汴的天籁阁,印章特别多,是少见的宝贝。序里还说武昌(鄂州)一直流传黄庭坚写松风阁诗的故事,虽然阁时不时会坏,但诗一直被人记得,这卷墨宝传了几朝又回到本地人手里,山川和笔墨的缘分哪是偶然的呢。他是咸丰九年(1859年)春天写的这篇序。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己号山谷道人,晚年叫涪翁,又叫黄豫章,江西修水人。北宋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他文章诗词都行,书法尤其厉害。诗风奇崛瘦硬,不喜欢轻俗的那一套,开了一代风气。早年苏轼挺赏识他的,和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和苏轼齐名,叫“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和秦观差不多,但艺术成就不如秦观。书法自成一派,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