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是什么看法-他的反应如何 (乾隆帝对法国的态度)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法国大革命,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事件爆发于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也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事发生在1789年7月14日,换成咱们中国的农历,是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这场革命把法国的历史走向彻底改了,连带着世界历史进程都跟着变,现在历史书上绕不开的大事件。
可那时候的东方,中华帝国正像快落山的太阳,勉强挂着点余晖。清朝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总觉得“咱们啥都有,不用跟外面那些国家打交道”。闭关锁国一搞,中国跟世界的交集越来越少,对世界的印象还停留在几百年前。不过就算这样,法国大革命那股风潮刮过西方的时候,遥远的东方也还是悄悄起了点涟漪。
那问题来了,当时的乾隆皇帝,知道法国大革命这事儿吗?他要是知道了,又会是啥反应呢?
先聊聊法国大革命是怎么爆发的。那时候法国是波旁王朝当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尖锐得很。18世纪前的法国,人分三等:最上面的是教士和贵族,最下面就是老百姓,农民啊、手工业者啊,天天累死累活,还得被上面压榨。后来资产阶级越来越壮大,跟贵族的矛盾也到了没法调和的地步。再加上十七到十八世纪,欧洲搞启蒙运动,大家开始讲“理性”了,都盼着能有个更自由、更民主的社会。1788年法国又闹旱灾,地里颗粒无收,面包价格涨得离谱,老百姓饿得前胸贴后背,街上到处都是饿死的。这次他们没再忍着,直接爆发了。
就这样,1789年7月14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统治法国几百年的波旁王朝,一夜之间就垮了。自由主义的春风好像吹遍了巴黎的每个角落。可同一时间的大洋彼岸,中华帝国的人民还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压根不知道地球另一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
那乾隆皇帝到底怎么看待这事呢?其实清朝闭关锁国后,也不是完全跟外面断了联系。虽然关了大部分通商口岸,但广州还留着,搞了个十三行做外贸。而且当时宫里还有不少西方传教士在干活,乾隆皇帝能通过他们知道欧洲那边的大事儿,也就是说,法国大革命,他是听说了的。
可能是因为以前路易十四和康熙皇帝有过来往,乾隆皇帝对法国还挺有好感。当时宫里有个法国传教士提过:“乾隆皇帝特别看重法国,觉得法国比其他欧洲国家都厉害。”看得出,乾隆对法国确实高看一眼。
有意思的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上一任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派了两个使者——高勒斯和杨德旺来中国见乾隆皇帝。按理说礼尚往来,乾隆皇帝当时还打算让在宫里的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去法国回访,结果这趟行程黄了,因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都掉脑袋了。
法国大革命一爆发,法国人民在血雨腥风里举着“自由”的旗子,一个新时代好像马上要来了。那乾隆皇帝听说这惊天巨变,是啥反应呢?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里有人记下来了:最近法国的那些“歪理邪说”,没比清朝政府更恨的了。使团来自西方,中国不想跟地球这一边打交道。英国跟法国挨着,这事儿反而让它在远处跟中国的关系变差了。这么看,清朝政府当时根本没把这当成啥进步运动,就觉得是下面造反,躲都躲不及,恨得不行。
那时候中国虽然没法国大革命的社会基础,乾隆皇帝还是把这事儿当成洪水猛兽。他几乎天天睡不好,琢磨着怎么让大清别学法国那样。于是他对内对外都做了决定:一是对老百姓管得更严,特别是思想上的,让大家更认君臣那一套,别总想着“平等”“自由”;二是把闭关锁国搞得更彻底,对外国人的戒心更重,生怕那些“民主自由”的思想传进来,刚有点苗头就给掐了,说白了就是精神控制。
说到底,就算法国离咱们那么远,乾隆皇帝还是听说了大革命这事儿。他对这事的态度,那叫一个深恶痛绝,结果就是加强了对老百姓的思想控制。这也让清朝越来越跟不上趟,最后一步步走向衰落,也算是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