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之讽刺大师果戈里-哪些作家对果戈里产生了影响 (世界名人讽刺佛教的话)
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一出戏,戏名是,钦差大臣,这是个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精彩极了,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观众完全被征服了,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
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正上演一出戏,戏名是《钦差大臣》。这是个讽刺喜剧,剧本写得精彩极了,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观众完全被征服了,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那晚的戏到底讲了啥,让沙皇这么生气?咱们得从这戏的作者果戈理说起。
这时,从一个豪华包厢里站起来一个人,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只听他恨恨地对身边的人说:“这叫什么戏!我感到它在用鞭子抽打我的脸。”说罢,他出了包厢,气呼呼地回到了宫中。为啥沙皇对这戏火这么大?得先聊聊这戏的作者——果戈理。
果戈理这人,在俄国19世纪上半叶可是个大人物,算是讽刺文学的开山鼻祖,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听着就挺厉害的吧?
1809年4月,果戈理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从小就被艺术熏陶着,喜欢画画,爱听乌克兰的民谣传说和民间戏剧,童年过得挺田园牧歌的。但到了中学,他开始接触十二月党人、普希金的自由诗歌,还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书,心里就种下了“要为祖国人民做事”的种子。后来他跑去彼得堡闯荡,几经周折才在政府部门找了份小差事,天天跟世态炎凉打交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艰难。这么一折腾,他算是从理想主义的梦里醒过来了,看透了彼得堡光鲜外表下的官场腐败,还有普通老百姓的苦。
在彼得堡,果戈理运气不错,碰上了当时的名人诗人茹可夫斯基和普希金,这俩人对他的创作影响特别大,尤其是跟普希金的交情,后来成了文坛的一段美谈。1831到1832年,才22岁的果戈理出了本短篇小说集叫《狄康卡近乡夜话》,算是正式出道了。这书里把传说、幻想和现实揉一块儿,写得明快活泼又幽默,把乌克兰的田园风光写得美极了,还夸了老百姓的勇敢善良和爱自由,顺便骂了生活中的丑恶自私。普希金看了都说这是“极不平凡的现象”,果戈理在文坛的地位就这么稳了。
到了1835年,他出了两本中篇小说集《米尔戈罗德》和《彼得堡的故事》,这下可出名了。《米尔戈罗德》里有四篇,《塔拉斯·布尔巴》是讲哥萨克英雄的,歌颂民族解放和爱国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就更现实了,写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最出名的是《狂人日记》和《外套》。《狂人日记》写法挺怪的,用狂人和狗的通讯、日记的形式,讲个小公务员被社会压迫得发疯;《外套》更惨,一个小官吏省吃俭想做件新外套,结果刚穿上就被抢了,这事还成了别人的笑料,最后他含恨死了。读着真让人憋屈。
1836年,果戈理推出了他的大作——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戏里讲个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跟人打赌输光了钱,正发愁呢,路过外省一个小城,结果被当地官僚当成“钦差大臣”,吓得这些人屁滚尿流,闹出不少笑话。果戈理用这出喜剧当镜子,把当时达官贵人的丑态照得一清二楚,揭露出农奴制俄国的黑暗腐败。剧本前面有句题词“自己的脸丑,为什么要怨镜子”,说白了就是文学要照现实。这戏在彼得堡一上演就火了,但俄国官僚们可不乐意,各种攻击诽谤,果戈理没法子,只能跑出国,五年后才回来,1842年又出了长篇小说《死魂灵》。
《死魂灵》写了个叫乞乞科夫的投机鬼,为了发财,想了个馊主意:买农奴花名册上还没注销的“死农奴”。他跑到N市和周围的地主庄园,低价收这些“死魂灵”,再以移民为名跟国家要无主荒地,然后把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块儿抵押给政府,从中赚差价。后来他又到省城,继续买“死魂灵”去办手续,想把死人当活人拿到救济局抵押骗钱。等他手续办完,被官吏们当成有大批农奴的大富翁时,有个冒失鬼揭穿了他买死农奴的事。官吏们哪懂这个啊,疑神疑鬼地瞎猜,闹得满城风雨,人人自危,乞乞科夫只好灰溜溜跑了。
果戈理通过乞乞科夫走访各地主庄园的过程,把俄罗斯外省的地主们画了个像,一个个丑态百出。这么一写,谁都看得出来,俄国农奴制这玩意儿快不行了,气若游丝。《死魂灵》把俄国的“病态历史”给端了出来,整个俄罗斯都震动了。这书的意义就在于狠狠批判了农奴制度,批判得那叫一个深刻,在俄国长篇小说里,果戈理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所以后来大家都说,《死魂灵》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石。
《钦差大臣》之后,《死魂灵》又让俄罗斯震了一回。果戈理又被逼得跑出国。后来他长期待在国外,跟国内文学圈脱了节,思想也变了。他想续写《死魂灵》第二部,打算写几个好地主,让乞乞科夫改邪归正,结果根本写不出来。1852年,他在病床上把手稿全烧了,没多久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