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历史上三次北伐-为何都以失败告终 (南宋三大)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城,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王朝彻底灭亡,不过,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成为,漏网之鱼,,他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依靠着南方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王朝,自宋高宗开始,南宋先后进行了三次北伐,全...
1127年,金军把开封城给破了,徽钦二帝被掳走,北宋就这么没了。不过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跑了,在南京应天府登基,靠着南方半壁江山撑起了南宋。从宋高宗开始,南宋打了三次北伐,全砸了——没收回中原,反倒签了不少屈辱的和约。这到底咋回事?咱今天就唠唠。
先说说这三次北伐都是啥样的。第一次是宋高宗绍兴年间的“绍兴北伐”,主将就是岳飞。1140年,岳飞带兵打进了河南,郾城之战、颍昌之战都赢了,把金国名将兀术(完颜宗弼)揍得够呛。结果呢?宋高宗一道诏书把岳飞叫回来了,十年心血,一朝全废。
第二次北伐是宋孝宗隆兴年间的“隆兴北伐”。宋孝宗是宋高宗的养子,南宋最有干劲的皇帝,还给岳飞平了反,积极准备打仗。1163年四月,他不管大臣反对,直接下令北伐。前线张浚带八万兵,分两路往北打,拿下了灵璧、虹县、宿州。可惜啊,符离之战一开打,宋军直接崩盘,损失惨重。
第三次是宋宁宗开禧年间的“开禧北伐”,由权臣韩侂胄牵头。这人想法挺好,但现实太骨感——宋军分三路出发,没多久就被金军打回来了。金军反扑还占了南宋不少地盘。最后主和派的史弥远直接杀了韩侂胄,向金军求和,签了丢人的“嘉定和议”。为啥南宋三次北伐全栽了?
首先,政治上就出了问题。宋高宗赵构,南宋第一个皇帝,打心底就不想彻底灭了金人,更不想接回徽钦二帝——他这皇位,本来就是在乱局里捡的漏。他在位时,北伐的人才和实力都有,就是没那决心。宋孝宗倒是想收复中原,可身边没个像岳飞这样的猛将。所以后人总结得特到位:“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
宋孝宗之后的皇帝,大多昏庸,就知道享乐,压根没想过北伐。再加上南宋搞过“庆元党禁”,士大夫阶层分崩离析,没几个人还想着恢复中原,全安于现状。当时有人写诗讽刺得特别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其次,军事上也差太多。宋高宗跟金人议和后,还是老一套的“重文轻武”,岳飞、韩世忠这些名将一死,南宋就没能打的将领了。而且要收复的中原是平原,得靠骑兵。可南宋退守东南后,西北的马源断了,全国才十几万匹战马,金国那边倒有五十万左右,骑兵这块儿被碾压。
最后,财政也撑不住。打仗不光是打兵,更是打钱。南宋一年能挣一亿两千万缗,结果花出去两亿五千万,年年亏空,拿什么富国强兵?没将,没马,没钱,北伐?难如登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