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的南宋诗人-一起赏析吴惟信的代表作 (名不见经传的意思)
杭州西湖在今天依然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历史上也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杨万里等人都曾经在此地流连忘返,写下了著名诗篇,苏轼更是对这一方山水情有独钟,写出了著名的,欲把西湖比西...
杭州西湖现在还是超火的旅游景点,历史上更是招了一堆文人墨客。唐朝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杨万里,都在这儿待着不想走,还写了不少有名的诗。
苏轼尤其喜欢这地儿,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简直太绝了。把西湖的美比作四大美女里的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好看得不行,把西湖的样儿说得活灵活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是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苏堤”说的就是苏轼当年修的那条西湖长堤,算是他留给西湖的“人文纪念品”。有了这条堤,大家才能跑出来踏青,好好看看西湖的美景。
就跟白居易当年写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个道理。白居易修的白堤、苏轼修的苏堤,都给西湖添了好多文化味儿,不光是好看,还有故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前两句写的是清明前后,风一吹梨花开了,城里的人都跑出来找春天,差不多都往西湖那边去。那时候的清明,比现在晚一个月左右,踏青的好时候。
西湖的景致向来没得说,春天尤其美。
有山有水有杨柳,有花有草还有鸟叫。春风吹在脸上软乎乎的,春水涨起来绿油油的,鸟儿叽叽喳喳,蜻蜓像点水一样从水面飞过去,每一幕都像画儿一样,带着股子诗意。
但诗人没直接写大家春游的热闹场面,反而写人都走了之后,这儿是啥样。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等到天黑了,逛西湖的人都回家了,刚才还热热闹闹的歌声、吵闹声,一下子就安静了。
这时候,那些小鸟才敢飞回杨柳枝头,总算轮到它们好好享受西湖的美景了。
看着好像是游人打扰了小鸟,但其实诗人想说啊,这地儿太美了,不管白天黑夜,都有数不尽的诗意。白天是游人的,晚上是小鸟的,都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
最后这句让我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面也写游人走了,鸟儿回林子。古代文人好像都喜欢在诗里写人和自然的关系,说不定这就是他们心里最早的“生态美”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