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画家塞尚有哪些代表作-塞尚的经典作品赏析 (法国著名画家一览表)
保罗·塞尚,Paul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保罗·塞尚,1839年出生,1906年走的,法国画家,后期印象派的大佬。19世纪末就开始被捧成“新艺术之父”,现代画家更直接,叫他“现代艺术之父”“造型之父”,甚至“现代绘画之父”,名头多到数不清。
他对物体体积感的琢磨,直接给后来的立体派开了路;还有色彩这块,他特别较真,非要“客观”看自然色彩,跟以前那些“理智”或“主观”看颜色的画家,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埃斯泰克的海湾》的中景是海湾,一片蓝到不行,各种蓝从这头铺到那头,笔触揉得特别细。后面一排小山弯弯扭扭,天上是淡蓝色的天,加了一丁点玫瑰红,像夕阳刚落。他在画边缘切了空间,这一下,那种“越远越小”的幻觉就被打破了。海湾的蓝比前景的褐色红色还抢眼,空间一下子变得有点模糊,又好像能看透。得把它当深处的全景看,又得当画布上的色块排列看,挺有意思的。
尽管塞尚老觉得不满意,挣扎来挣扎去,但这幅画绝对是成了,没得说。他能搞出新的绘画概念,影响后面几十年,靠的是印象派的色彩和瞬间感,加上老一辈大师的结构功底,最关键的还是他那双特别敏感、能看透自然的眼睛。
塞尚就这么一门心思扑在风景、肖像、静物上,艺术史上能比得上他对艺术贡献的人真没几个。要想明白这事儿,得懂他弄的那些主题里藏着的问题。他把所有主题都重新弄了一遍,不管是景色、物体还是人物。
《静物苹果篮子》这画,塞尚玩得比巴尔扎克写还绝。静物对他来说,风景、人物都一样,能拿捏得住。他把篮子斜着放,苹果随便撒在桌布“山峰”里,蛋糕盘子放后面,竖着看也是桌子尖。摆完他就盯啊盯,直到这些玩意儿之间有了关系,这才是画的基础。苹果最让他头疼,散开的立体东西最难控制,融进大画面费劲。他就用扁扁的小笔触调圆形,让它们变形、松轮廓,把空间拉紧,当色块统一起来。酒瓶歪了,盘子透视扁了,桌布下桌子边也扭了,这样既像真的,又把静物挪到画的新环境里了。现在看这画七十年了,还是说不清那些妙处,但能觉出他弄出来的美。他是绘画史上会造型的、会玩色彩的、眼睛贼尖的人,脑子还转得快。
其实这静物跟他的很多静物一样,看着也像风景。赭色的前景、淡蓝的背景、桌布的“雪峰”,还有苹果随便摆的秩序,让人想起《埃斯泰克的海湾》或者《圣·维克多山》。他的人物画,比如《玩牌者》的稿本,总透着一股子厚重的建筑感,《穿红背心的男孩》里围着空间的帘子也是这样。
1890年以后,塞尚的笔触大了,更抽象了,轮廓线也碎、松了。色彩飘在物体上,自己有脾气,不跟对象跑。这些玩到了他最后几年,出了不少自由的好画,《圣·维克多山》就是代表作。笔触在这画里像交响乐里的独奏,每个笔触都在自己位置上,又听整体的。这画有结构又有抒情,他把古典和浪漫、结构和色彩、自然和绘画揉一块了。属于文艺复兴、巴洛克的风景画传统,但又是他自己的知觉堆出来的,把东西拆开,重新弄成绘画的新真实。
1866年的“僧侣肖像”,就是他学生气的代表作。画了个穿天主教僧服的人,1865到1871年,他画这个“多米尼克大叔”不下五幅。僧袍的乳黄和背景的青灰撞得厉害,皮肤桃红、头发深褐,还有黑色阴影插在中间。塞尚这时候就想表现颜色的质感,根本不管对象和光线。颜料厚了分色更厉害,他干脆不用画笔,用调色刀,质感贼强。画里没明暗过渡,效果粗,没立体感,靠色彩对比往上跳。他的画像一块块整齐的形状,轮廓重,只管远看。这说明他懂材料,但不是在刻画人,他只对“物质”感兴趣。
仔细看这画,不得不说他手法挺溜,用得青春澎湃。他朋友说过:“塞尚给朋友画像时,好像憋着什么委屈,在报复那人似的。”这话用来形容“僧侣肖像”的局限和那股子不管不顾的劲儿,再合适不过了。
1872到1873年的“缢死者之屋”,让人看到塞尚换了个新面貌。颜色还是厚,但让给中间调子了。体积感显出空间深度,更结实了。说白了,他把体积和空间的关系整明白了,把毕沙罗那套玩到极致,把这些东西看成永恒普遍的,弄出个物质世界的坚实感,结果跟毕沙罗完全不一样。画里光还不够细,但他就是要综合感、宏伟感。
1874年,塞尚还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在纳塔尔照相馆。结果呢?一片骂声,他也没少挨怼。不过也有识货的,多利亚伯爵买走了“自缢者的房屋”,还有个叫维克多·肖盖的政府职员,成了他的粉丝兼好朋友,还给他当模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