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为什么那怕孙悟空犯了错也不会轻易被开除 (西游记中唯一没有出现的生肖是什么)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
《西游记》里唐僧总想赶走孙悟空,可为啥佛祖和菩萨死活不让?其实啊,唐僧自己试过两次,结果一次比一次惨,最后才明白这猴子真不是随便能赶的。
第一次赶走孙悟空,老和尚差点成了唐僧肉;第二次被猴子揍得鼻青脸肿。挨过打之后,唐僧总算想明白:孙悟空真不能赶。
为啥?因为这猴子是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亲自挑的,本事大不说,还有其他妖王比不了的优势。
1、本事是真没得说,纯打架没几个敌手
孙悟空当年大闹天宫,靠的就是硬功夫,整个天庭的神仙,没谁敢说自己能稳赢他。当然啦,有法宝的妖王能制住他,但一般法宝也困不住猴子太久。
取经队伍其实能带法宝,暗地里塞一两件完全没问题。比如莲花洞那次,要是佛教和老君商量好,昧个幌金绳、紫金葫芦当战利品,取经不就轻松多了?但这么干就太没意思了,经书哪能随便拿到手,得经历点事儿才行。所以孙悟空的本事,在取经路上完全够用。

2、人脉广得让人不服气
这一点真得服,西行路上那些妖王,论人脉谁也比不上孙悟空。虽然他被压五行山五百年,但“齐天大圣”的名号可一直都在,他去哪搬救兵,给面子的神仙多了去了。
3、对取经是真忠心

没吃过苦的人不知道安稳的好,没被限制过自由的人不知道自由多珍贵。观音挑的这三个徒弟,都经历过难,对现在的生活挺知足。为了修成正果,他们能陪着唐僧熬十四年的枯燥烦躁,至少不会害他。换其他妖怪试试,半路说不定就把唐僧给吃了。
4、速度快得离谱
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想去哪就去哪。这速度有两个大好处:一是搬救兵快,能保证唐僧没被妖怪吃掉前就有人来救;二是找吃的方便。其实取经路上最大的难题不是妖怪,一年遇不上一两波,更多时候是穷山恶水没路走。孙悟空的筋头云能帮他们找到路,还能化到斋饭。唐僧愣个神的功夫,猴子就把吃的找来了。赶走他之后,一进深山老林,别说吃的,口水都没地儿喝。
除了这四点,还有个好处跟取经队伍没关系,但对佛教挺重要——孙悟空的老家在东胜神州傲来国。他成了佛教的人,相当于东胜神州有了佛教的根,以后传经就方便多了。

正因孙悟空有这么多优点,妖王里没人比他合适,就算犯错也不能轻易开除。
真假美猴王那次,孙悟空被赶走还打了唐僧,这事儿要放别人身上,开除没毛病。但考虑到他的本事和取经大业,佛祖还是帮他圆了场,许他个佛位安抚他。
“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这次唐僧挨打,佛祖菩萨都没替他说话,他总算明白两件事:一是没孙悟空真到不了西天,不一定是被妖怪吃,但肯定得挨饿;二是猴子急了真敢打他,佛祖还编了“混世四猴”,用了一个六耳猕猴的名额,还剩两个,也就是说孙悟空还能揍他两次。
而且经过这事儿,猴子也收敛了。不收敛不行啊,差点被踢出局,为了这个“坐莲台”的前程,也得忍忍。所以后来遇到强盗也不打死了(比如寇员外那伙强盗,都送去官府了),反正打死凡人也没功果,有事也先请示领导了。之后唐僧和孙悟空关系缓和多了,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有事也听猴子的意见,猴子也没再顶撞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