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等人除了拥立朱祁钰为新帝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土木堡之变后 (于谦等人除了还有谁)
说到于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数十位明朝高官也壮烈殉国,这次事件对大明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冲击,对于瓦剌而言,居然抓住了大明的...
说到于谦,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北京保卫战吧?这哥们儿在土木堡之变后,可真是把大明从悬崖边拉了一把。
土木堡之变那会儿,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抓了,几十个高官也跟着没了,大明当时乱得跟一锅粥似的。瓦剌那边乐坏了,抓了皇帝,不趁机敲一笔简直对不起自己,于是带着大军就奔着北京城来了,想着逼大明开门谈判。
结果大家都知道,于谦他们脑子一热,拥立朱祁钰当了新皇帝,直接跟瓦剌说“不谈!”,然后从全国各地调兵过来守北京,硬生生把瓦剌给打回去了。瓦剌一看,这帮人玩儿命啊,啥便宜没占到还挨了一顿揍,只能灰溜溜地求和,最后大明一分钱没花,把朱祁镇给赎回来了。
其实当时也不是没别的路子。第一个,扶朱见深当皇帝,死守北京。朱见深那时候才两岁,朱祁镇亲征前刚立的太子,让他上位,估计人心先散了。你想啊,瓦剌大军都压到城下了,靠一个两岁的小娃娃指挥?谁信啊?将士们心里肯定犯嘀咕:我们在这儿拼命,这小皇帝以后知道吗?图啥啊?军心一乱,北京城估计就保不住了,中原又得乱套。
第二个,干脆往南迁都,先稳住阵脚,以后再立新君。当时不少大臣都这么想,毕竟皇帝在瓦剌手里,打不打得赢两说,瓦剌一路南下都没怎么遇阻,有些人早就怕了。迁到南京肯定是权宜之计,可问题是,就算迁到南京,瓦剌对北边的威胁还在啊,朱祁镇还在人家手上,瓦剌肯定拿他当挡箭牌,步步紧逼。就算暂时躲过去了,朝廷在老百姓心里也掉价了——堂堂大明,居然被吓跑了?
第三个,跟瓦剌低头,割地赔款换朱祁镇回来。这简直是自己找死啊!瓦剌野心大着呢,抓了皇帝不急着谈条件,反而带着他南下,说要“送”他回去,明显是想入主中原。大明要是真认怂,割地赔款,那整个国家不就成了案板上的肉?瓦剌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这么一看,于谦当时的选择,虽然不是最稳妥的(迁都可能更稳),但绝对是当时最该选的路。大明国力比瓦剌强多了,瓦剌耗不起,拥立朱祁钰能稳住人心,在最难的时候打赢了,士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外敌也知道大明不好惹。这事儿虽然 risky,但对大明后来的发展,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要是当时真选了迁都或者割地赔款,大明指不定就废了。于谦这波操作,真是把“硬骨头”精神玩明白了。

有时候啊,历史关键时刻,就得有这种不管不顾、先干了再说的狠人。于谦要是当时犹豫一下,大明可能早就改朝换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