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谁是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位武状元-究竟有多厉害 (到底谁是中国高铁之父)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文科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却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是谁,在,此人颇有魏征之风,骂过李渊李世民,是...
不过这员半千有意思,他本来不姓员,名字也不叫半千。一般人都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他倒好,连名带姓全改了!

当然,得说清楚,改“姓”这事儿跟员半千没关系,他是被迫的——姓是祖宗改的,他也没办法。
员半千的祖上其实姓刘,是大姓。他的十世祖叫刘凝之(389—448年),从南梁跑到北魏,这人挺狂,把自己比作伍子胥,说自个儿忠烈得很。
北魏皇帝拓跋焘听说后,还挺欣赏他这份“忠烈”,直接赐了个“员”姓(和北魏皇室汉化后的“元”姓一个音)。说来也怪,刘凝之这人平时清高得很,多次拒绝当官,还总拿古代隐士老莱子、严子陵自比,这次居然没拒绝。换我我也不会拒绝啊!这么着,从刘凝之开始,员半千家就都改姓“员”了。
虽然改姓不关他事,但“半千”这个名字可是他自己改的。为啥改这名?因为当时有个叫王义方的侍御史,挺有名的高士,当面夸他,说“五百年才出一个贤人,这说的就是你啊!”
员半千一听,嘿,五百年就是半千年啊,干脆把本名“余庆”改成了“半千”。看来这员半千完美继承了老祖宗爱往脸上贴金的毛病——王义方估计就是随口夸夸,他倒好,当真了,从此真把自己当圣人看了(谁说“认真你就输了”来着?他偏不信!)
不过话说回来,员半千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从小爱读书,在晋州(现在山西临汾)的时候,被举荐为童子。房玄龄听说后觉得这孩子太小了,能有什么才学?就嘀咕“这么点年纪,真有那么厉害?”结果亲自一考,发现员半千不仅能答好诏对,还能讲《易经》《老子》,房玄龄当场就被圈粉了。
还有更狠的,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他一口气连中八科制举(这可是临时设的考试科目),后来被派到武陟县(现在河南武陟县)当县尉。
当县尉那会儿,当地连年旱灾,老百姓快饿死了。员半千劝县令殷子良赶紧开仓放粮救济,殷子良不听。员半千一看不行,趁殷子良不在,直接私自发了粮仓。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怀州刺史郭齐宗知道了,把他抓进了大牢。不过运气不错,后来河北道存抚使薛元超巡查到这儿,觉得这事儿没错,就把他放了。

刚出狱没多久,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正好赶上李治开岳牧科选人,员半千又报名了。李治亲自在武成殿考问举人们:“怎么用天阵、地阵、人阵?”
员半千侃侃而谈:“打仗师出有名,就像及时雨,这是天阵;粮食充足,边耕边战,这是地阵;士兵灵活,将领和睦,这是人阵。”这话说到李治心坎里了,当场就把他的对策评为上等。
到了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正式开武举选武将,这员半千一看有考试,又报名了,还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不过这第一位武状元,到底会不会武功,史料里没写,估计他自己也悬。跟后来的郭子仪比,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郭子仪是真刀真枪的将军,武状元当之无愧;员半千呢,一辈子干的都是文官的活儿,这“武状元”的名头,多少有点名不副实。
不过话说回来,员半千长寿是真的。他一生伺候过五位皇帝(李治、李显、武则天、李旦、李隆基),活到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94岁才走。这在唐朝,可是实打实的高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