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士-在你痛哭的那一天-我何时能升官-崔造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这首诗,竹枝词·白帝城头春草生,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作,刘禹锡祖籍洛阳,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805年他参与永贞革新,意图打...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刘禹锡这首《竹枝词》,读着就让人心里有点发紧——他当时刚被贬到白帝城吧?祖籍洛阳的文人,政治上想搞点革新,结果805年永贞革新失败,跟着王叔文、柳宗元他们一堆人被贬得老远,一辈子坎坎坷坷的。

这时候他有个好朋友,是原宰相韦执谊的儿子韦绚,也跑来白帝城跟他学习,天天待一块儿。后来韦绚把刘禹锡平时讲的那些朝廷轶事、文人段子、民间传闻,甚至还有卜卦童谣什么的,都记下来,编成了一本《刘公嘉话录》。里面故事挺杂,有些还挺传奇,今天就挑个有意思的出来,当个闲篇儿聊聊。
唐德宗时候有个宰相叫崔造,比刘禹锡大几十岁,也是个想搞改革的,尤其擅长搞经济。他刚起步的时候还是个平民,就特别爱琢磨经济策略。当时跟他一起混的还有三个青年才俊,号称“四夔”——“夔”是舜帝时的贤臣,后来就用来指特别厉害的人。后来崔造去洪州当官,主管的曹王特别赏识他,就上奏举荐他当洪州副使。曹王是唐德宗的亲戚,还是功臣,他的请求哪有不批的道理?

但崔造心里还是有点打鼓,这任命到底能不能成呢?刚好洪州有个姓赵的算命先生,据说特准。他就跑去问:“曹王举荐我做副使,能批下来吗?”算命的直接回:“不能。”崔造当时就懵了,难道要黄?赶紧又问:“那最后咋样?”算命的慢悠悠说:“副使虽不成,能当个刺史,公文快到了。”崔造哪信啊,自己直接当刺史?又追问一遍,算命的斩钉截铁:“必须的!你去哪儿我也知道,但不能说。”还告诉了公文到的时间,还说那天崔造得先吊唁再庆贺。
崔造心里咯噔一下——算命说的日子,正好是他家里亲人忌日,这不就是先哭后笑嘛!他有点信了,跟算命的商量:“你要是说中了,我给你一百千钱;说不对,用鞭子轻轻打五下,成不成?”算命的哈哈一笑:“我不要钱,就要一间竹屋。”这话越说越玄乎。
崔造又问:“你看我有没有当宰相的命?”算 nod:“有。”“得多久?”算的正经八百:“当一任两任,肯定超不过三任。”崔造将信将疑,就回府等着了。转眼到了忌日这天,同僚们都听说了,跑来他家等着看热闹。先到江边亭子祭奠完,大伙儿盯着江北,看有没有送信的船。一直等到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一船从北边晃悠过来,是州里送信的。船快靠岸时,崔造让人喊:“有没有人事任免?有没有我当副使的批文?”船上人回:“没有,不过有任命你当虔州刺史的公文!”岸上的人都惊呆了,崔造自己又惊又喜,真跟算命说的一样,先哭后笑。

第二天,崔造把这事告诉曹王,曹王给算命的送了一百千钱。算命的不要,崔造就给他盖了间竹屋,他高高兴兴搬进去了。崔造也去虔州上任了。
后来泾原兵变,崔造当时是建州刺史,听说兵变,赶紧发文书给邻州,一起出兵保护唐德宗,德宗挺赏识他,把他召到京城,后来还真当上了宰相。
这就是《刘公嘉话录》里的一个小故事,里头的人历史上真有,但肯定添油加醋了不少。不过嘛,当个闲书看看,茶余饭后当个乐子,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