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恨北宋没有第二个曹后-宋朝传奇皇后曹皇后是怎么垂帘听政的 (爱恨北宋)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宫门,保护仁宗...

admin

1048年正月十八的晚上,宋仁宗刚在皇后寝宫歇下,突然一声惨嚎把夜空都撕破了——侍卫叛乱,杀进后宫了!这把宋仁宗吓得够呛,毕竟他平时就爱文治,哪见过这阵仗?倒是曹皇后先稳住了,赶紧吩咐人守住宫门,保护皇帝,又悄悄派心腹去搬救兵,还让人准备着灭火——嘿,这招真绝,叛贼想烧宫的打算就这么泡汤了。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这一夜之后,曹皇后在史书上算是活灵活现了。

第一次变法的旁观者

宋仁宗有三个皇后:第一个郭皇后,垂帘听政的太后一死,他就找个理由把皇后废了;第三个是深受宠爱的张贵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为后;而真正陪伴了他大半个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后曹氏。

在北宋,很多皇后妃嫔都出身平民,曹皇后的出身,那可是相当高了——她是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平时啊,她就特温柔简朴,没事就带着宫女妃嫔在宫里种地、采桑养蚕,跟个农家老太太似的。也就“夜半平宫乱”那回,露了把将门虎女的狠劲儿,把宋仁宗都惊着了。

有个显赫的娘家,对皇后来说未必是好事。外戚干政,可是帝王最头疼的。曹皇后饱读史书,不想让曹家重蹈覆辙,所以一辈子不单独跟娘家人见面,亲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册封皇后的当天,她叔叔曹琮就上奏辞赏:“我既然成了皇后的亲属,就不该再受恩典了。”另一个亲戚曹仪也自请辞了军职。

恨北宋没有第二个曹后-宋朝传奇皇后曹皇后是怎么垂帘听政的 (爱恨北宋)(图1)

在朝廷,曹家没一个高官;在后宫,皇后没争过一次宠。张贵妃仗着得宠,越礼说要借皇后的仪仗出去显摆,曹皇后压根没当回事。结果张贵妃回来跟仁宗炫耀,仁宗气坏了,把张贵妃一顿骂,说她不懂规矩。

可一旦涉及到国家事,曹皇后就特主动。“夜半平宫乱”后没多久,闰正月十五,仁宗想在宫里再办个元宵灯会,重温下“灯火阑珊处”的气氛。曹皇后觉得这太铺张了,老百姓看了该有闲话,就劝仁宗别办,仁宗拗不过她,只好作罢。后来她跟孙子神宗念叨这事时说:“我听到民间苦,就告诉皇帝,仁宗常因此下赦令。”

轰轰烈烈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在仁宗支持下开始了。曹皇后提过反对意见,但大体上,她像个局外人似的看得清清楚楚——大变法闹得人心惶惶,新党旧党吵翻天,皇帝怎么摆平朝局?这些她都看在眼里,成了后来劝神宗变法别太猛的经验。

脆弱皇权的保护者

1063年,仁宗没了,英宗即位。

可这皇位交接,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涌动呢。仁宗没儿子,继承人悬了好久,皇族和大臣都各有心思。英宗赵曙从小被曹皇后养在宫里,太子位置一直晃悠,就算仁宗晚年定了他为储,也不稳当。好在有两个人稳住了局面:宰相韩琦,还有刚升太后的曹氏。

仁宗咽气时,曹皇后就在旁边。大家哭天抢地,她强忍着眼泪,下令封锁死讯,宫里所有人都装作仁宗还活着似的。这秘密一直守到第二天早上,韩琦进宫,两人合计好了,才公布仁宗驾崩、英宗即位的消息。

但事情还没完,英宗就病了。

这皇帝在宫里提心吊胆十几年,终于扛不住,精神失常了。仁宗大殓那天,他疯疯癫癫地跑来跑去,连丧礼都办不成。韩琦没办法,跟曹太后建议垂帘听政。曹太后跟别的太后不一样,她受仁宗影响深,觉得“天下事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大臣有事问她,她就把大家叫来一起商量——垂帘对她来说不是权力,是责任。

垂帘一年,朝政稳稳当当,两朝交接总算平顺过去。英宗病好了,曹太后才还政,又躲回深宫过清净日子了。

第二次变法的平衡者

纵观北宋历史,后宫女性真正发挥政治作用,都是在成为太后之时。

身为母亲,曹太后是悲伤的。英宗在位四年,就一命呜呼,短暂得让人觉得曹太后所有的努力都像是徒劳。然而,英宗皇位的确立,为年轻锐进的宋神宗铺好了一条路。神宗是英宗的独子,没有竞争当继承人的压力,又得到了祖母的悉心栽培,他心中有万张蓝图,渴望创造一个盛世强国。

曹太后目送心爱的孙子走上皇位,本来挺欣慰。可没过几天,她就懵了——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居然跟当年仁宗不待见的王安石一拍即合,要搞大变法!

恨北宋没有第二个曹后-宋朝传奇皇后曹皇后是怎么垂帘听政的 (爱恨北宋)(图1)

当时朝里还有不少“庆历新政”的老臣,可他们吃过激进改革的亏,也见过仁宗温和路线的好处,所以王安石这更猛的变法方案,他们压根不买账。神宗和王安石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只能找新人。结果这些人里头,不少是钻空子捞油水的,为爬仕途来的。变法就这么卡住了——大臣反对,百姓也有意见。

王安石还喊出“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这话一出,朝廷快成他的一言堂了。曹太后在宫里最怕这个——政令改了还能改,政风坏了可就难救了。她终于忍不住了:“新法有毛病,现在老百姓对青苗法、募役法怨气冲天,皇帝不该想想吗?”说着说着还哭了。

政策上的劝说没用,曹太后转而琢磨人事问题,想保住朝政的平衡,别让改革派一家独大。

1079年,欧阳修、韩琦、富弼这些反对变法的大臣都被贬了,接着就爆发了“乌台诗案”——苏轼因为诗里有不满改革的句子被抓了。那年冬天,曹太后病重,把神宗叫到床边:“当年仁宗在科举里得到苏轼、苏辙兄弟,高兴地跟我说‘皇后,我给子孙找着两个宰相了’。现在苏轼进狱,你怎么知道不是仇人陷害?就算诗写得不对,也是小错,不能伤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

苏轼由此得以保全。

与此同时,对已成众矢之的的王安石,曹太后也叮嘱神宗:“王安石是有才,但仇人也太多。你要是真爱惜他,不如让他先离京避避风头。”

话刚说完,曹太后就在开封去世了,变法的戏,也算暂时落了幕。

曹太后一辈子经历了北宋两次变法。作为女人,她的角色确实受限,可当一群士大夫为了争个你对我错,把朝廷闹得鸡飞狗跳时,深宫里的她却能想办法保住两边的能人,给子孙留下一批有用的人才。这份远见,后人不得不佩服她。

六年后,神宗也走了,哲宗即位,祖母高后垂帘。北宋没第二个曹太后,高后没那胸襟和脑子,直接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把变法大臣全贬了。后来哲宗亲政,又反过来搞新政,可北宋也没第二个王安石。一来二去,朝廷上再听不到不同声音,只有党争越来越狠,国是一改再改。亡国的钟声,就这么悄悄敲响了。


上一篇: 拉活上梁山-宋江和吴用可是坑了不少人-你知道谁被最坑呢 (上梁山视频) 下一篇:要交两份税-宋朝这个村庄归两个国家管-人口却有增无减 (交两份个税违法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