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极度仰慕汉文化-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
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孔子去世后,其门下弟子继续宣传倡导儒家思想,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孔子...
孔子后来可是被捧得老高,各种“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称号加身,儒家思想也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一影响就是两千年。但你可能不知道,孔子第一次被抬到“帝”这个位置,居然不是中原王朝的皇帝,而是一个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皇帝——夏仁宗。
夏仁宗,本名李仁孝,1124年出生,党项族人,西夏第五个皇帝。他爹夏崇宗去世那年,他才16岁,就接过了皇位。

这哥们儿特别仰慕中原的汉文化,继位后不光跟金朝处好关系,还努力跟宋朝恢复往来。人庆元年(1144年)五月,他派使者去宋朝贺寿,带了珠玉、金带、绫罗、马匹一堆东西,把中断了近二十年的宋夏关系给重新接上了。
同年六月,他下令各州县都建学校,一下子招了三千学生,比他爹时期“国学”的人数多了十倍!他自己也没闲着,在皇宫里弄了个“小学”,让皇亲国戚7到15岁的孩子都去学儒学,他和皇后还时不时跑去学校察看,督促学习,比现在的班主任还负责。
人庆二年(1145年)七月,他又照着宋朝的样子建了“太学”,亲自主持“释奠”大礼,还赏了师生一堆东西。同年,他还让乐官李元儒参考汉族乐书,结合西夏自己的制度,花三年时间修订了国家乐律,赐名《新律》。
人庆三年(1146年)三月,夏仁宗干了件大事——尊孔子为“文宣帝”!这下孔子从侯、公、王的地位直接升到了“帝”,还下令各州郡建孔庙,而且这孔庙修得跟皇宫似的,又高又气派。
人庆四年(1147年)八月,他又搞科举,仿照宋朝制度策试举人,还设了“童子科”,选拔官吏的制度越来越完善了。
因为他这么提倡文治,西夏当时出了不少人才,像大学者斡道冲、王仁忠,编《夏国谱》的罗世昌,还有死活不去金朝给叛臣任得敬请封的焦景颜,都是那个年代的狠人。
夏仁宗统治的时候,西夏文化简直到了顶峰,印刷出版业特别发达,各种书都冒出来了——诗歌集《月月娱诗》、谚语集《新集锦合辞》、西夏文和汉文对照的《蕃汉合时掌中珠》,还有韵书《文海宝韵》,听着就厉害。
他刚继位那会儿,辽国刚亡,金国正强,宋朝也南渡了,西夏被金国围着。夏仁宗挺聪明,采取附金和宋的政策,尽量避免打仗。他统治那几十年,金、宋、西夏三国都没怎么打大仗,挺太平的。
因为他搞文治,西夏国力蒸蒸日上,疆域也扩大了不少,差不多现在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青海东北部,还有新疆和蒙古国的一部分,都是他的地盘。对内用儒学治国,对外能屈能伸,这操作确实牛。
乾祐二十四年(1193年)九月二十日,夏仁宗去世,享年七十岁。他在位五十四年,是西夏历史上在位最久、活最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