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宋神宗为什么敢自称-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神 (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

说到中国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最辉煌的时刻,经历了春秋战国,汉楚之争,隋唐天下,宋明清直至近代乃至如今,每个时期都有许多,像隋朝的开凿大运河,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每个朝代都有不少具有传奇色彩或者背...

admin

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每个朝代都有高光时刻,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汉楚之争的楚汉相争,隋唐的天下一统,宋明清的繁华延续,每个时期都有不少传奇人物,尤其是皇帝。像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皇帝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今天咱们不说这些明君,聊聊一个在历史上评价挺两极的皇帝——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为什么敢自称-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神 (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图1)

宋神宗为什么叫神?

说起宋神宗这人,得从两方面看,好的坏的都有。

“神”这个字啊,古代庙号里很少见,毕竟古人对神是有敬畏的,田里的鬼神、天上的神明,力量大得很,一般人可不敢用“神”当字号。那问题来了,北宋皇帝赵顼,庙号偏偏就叫“神宗”,这是咋回事?

当时官员解释说,庙号这东西早就有了,历代圣贤君主不少,但还没人用过“神”字。“神”这字啊,妙万物而为言,挺难配的,难道是天启之意,要配得上大行皇帝的庙号?《尚书》里夸尧德,说“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圣神是立道的根基,文武是立事的本事。

但也有人觉得,神宗刚去世时,是守成派的大臣给他选的谥号。守成派本来就不赞成他变法,可人刚走,总不能大骂吧?显得臣子不忠。于是就想了个“神”字,听着像夸,其实是暗讽。

“神”字有好几个解释:“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想来想去,宋神宗的“神”,大概就是“民无能名曰神”——意思是大臣们也不知道该咋评价他了,干脆选了个“神”字糊弄过去?

赵顼这吧,确实有政治理想。可能登基时才十九岁,年轻气盛,有股子冲劲儿。不像有些老皇帝,遇到问题瞻前顾后,他一上来就想大干一场,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

宋神宗赵顼是昏君吗?

赵顼算不算昏君?得看他干的事。

早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特别赞同变法,一继位立马就动手,重用王安石,想着君臣一心,把国家搞富强。单看这一点,他肯定不是个没作为的皇帝,这勇气得点个赞。

但变法一推行,问题就来了。新法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蛋糕,反对声一片,连太皇太后、皇太后都站出来反对。按说神宗是变法的最大靠山,该挺王安石到底,结果呢?他居然开始自我怀疑了,不仅没帮王安石压反对派,有时候还反过来挑刺。王安石后来评价得挺准:神宗是变法派的靠山,但气魄不够大,思想不够深,性格不够刚。

除了变法,元丰改制他也这样。当时官僚体制问题一堆,他想改,但态度不坚决,改来改去,好处捞了点,最初目的没达到。

还有打西夏,他大概是想靠军事胜利改变宋朝对外的尴尬局面。小胜之后,没看清局势就派兵深入,结果被西夏反扑,惨败收场。王夫之说他“上之求治也亟,下之言治者已烦”,意思就是他想把国家搞好,但下面搞变法的太烦人,反而惹得天下怨气大。

赵顼推行新法,目的是和王安石一致的——富国强兵。但在抑制兼并上,他没王安石坚定。既想增加财政收入,又不愿损害上层利益,最后负担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宋神宗为什么敢自称-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神 (宋神宗为什么叫神宗)(图1)

《宋史》里对他的评价也挺有意思,前面说他“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厉精图治,将大有为”,听着像个明君;但后面又说“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又透着股拧巴劲儿。


上一篇: 强光了钱-最后连老婆都被抱走-皇太极灭了林丹汗的国 (强光是啥) 下一篇:水浒里有几位被招安的好汉明明手握重权为什么不帮宋江报仇 (水浒里有几位女性)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