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没有好的下场-陈友谅的坚决一意孤行的性格 (最终没有好的结果成语)
陈友谅和朱元璋也是史上一对解不开的冤家,陈友谅出生在贫苦人家,从小就经历了很多的磨难,非常看不上那些时常打压百姓的官吏,也非常的讨厌他们,在反元这件事情上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他的确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每...
陈友谅和朱元璋,这俩人在历史上绝对是死对头。陈友谅家里穷得叮当响,从小就没少吃苦头,最看不上那些欺负老百姓的官吏,打心眼儿里讨厌他们。反元这事儿,他确实干了不少实事。

他确实也捞到了不少好处,每次带人攻下一个地方,最爱干的就是把那些坏官吏扔锅里煮了,他觉得这才解气。不过他这招在当时可没几个人认同,那些官吏们一看到他,腿肚子都发软。
他一直扛着反元的大旗,打安庆的时候,碰上了一个硬茬子叫余阙。这哥们儿在元朝朝廷里吃得开,是真难啃,但陈友谅就认准了要跟他干。
在他眼里,人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朱元璋后来评价他挺高,说要是元朝大臣都这样,元朝也不至于那么快完蛋。为了拿下安庆,陈友谅没少折腾,试了好多办法,也败了好几回。
这场仗打下来,陈友谅亏大了。两军在沙漠洲死磕,余阙那叫一个猛,带着手下亲自上阵,再危险也往冲,陈友谅这边损失惨重。
十三员大将几乎让他全灭了。这仗打了好几年,最后陈友谅虽然折损不少,但到底还是赢了。余阙呢,觉得自己没守住城,对不起上司,没脸活下去,最后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