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

天灾人祸不断,他却让西夏保持盛世,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夏崇宗李乾顺驾崩后,他的儿子李仁孝继位,史称夏仁宗,仁宗,是个很高的庙号,是后世对帝王施行仁政、恩泽百姓的称颂和褒奖,李仁孝在位期...

admin

西夏历史上有个挺有意思的皇帝,叫李仁孝,庙号“仁宗”——这庙号可不是随便给的,得是真正对老百姓好、施行仁政的君主才能得。他爹李乾顺刚驾崩,他就继位了,那会儿西夏不算太平,天灾人祸一波接一波,可愣是让他守住了盛世局面,确实有点东西。

他当皇帝那会儿,天灾人祸就没断过,但他总能灵活应对,把事儿处理得妥妥帖帖,还特别推崇法治,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图1)

夏仁宗李仁孝

他还干了件大事儿:编了一部特别厉害的律令。李仁孝跟他爹李乾顺一样,都信依法治国,觉得法律得跟上时代。于是他把西夏原来的旧法翻了又翻,又学了唐、宋的法律,让人编了20卷《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用西夏文刻印发下去。这部律令内容可全了,民法、刑法、经济法、军事法啥都有,系统得很,被国外学者说成是“中世纪独一无二的法律文献”,听着就厉害吧?

要说李仁孝这人,还有两大特别的喜好。第一个是喜欢汉文化。他生母是汉人,从小受母亲影响,对汉文化特别着迷。当了皇帝后,不光跟金朝处好关系,还跟南宋走得挺近,特别推崇儒家文化,直接把孔子封为“文宣帝”,在各州郡建孔庙祭拜。他还学宋朝搞科举,在各地设学校,皇宫里还弄了个“小学”,让宗室子弟7到15岁必须去上学,后来又建了“太学”,他和皇后还经常亲自去训导。印刷出版事业也搞得风生水起,西夏文化那会儿真是鼎盛时期。

第二个喜好是信佛教。他还派人跑到西藏去请高僧到凉州讲法,把人家当上师供着。组织人翻译了好多佛经,像《悲华经》《华严经》这些,现在存的西夏佛经里,好多都是他时期校对的。他还请了好几位国师,在大度民寺办了场超大规模的法会,一次就散了15万卷西夏文和汉文的佛经,阵仗够大的吧?

不过当皇帝也不容易,他平息过三次挺大的叛乱。第一次是萧合达叛乱。萧合达原来是辽国大将,护送辽国公主嫁给他爹李乾顺,后来留在西夏当官。结果李乾顺联金灭辽,公主和他儿子(李仁孝的兄弟)气死了,萧合达不干了,在夏州城叛乱,还想联络辽朝皇室后裔复国。李仁孝虽然年轻,但临危不乱,派了个叫任得敬的将军去平叛。任得挺有本事,三个多月就把萧合达抓起来杀了。 这一称谓-仁宗-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人如其名 (这种称谓)(图1)

成安公主

第二次是慕濬、慕洧兄弟俩造反。那会儿金、宋、西夏三足鼎立,西夏被金国围着。1141年六月,枢密使慕濬和兄弟慕洧密谋要投奔金国,被李仁孝先下手为强,直接抓杀了。事后他还赶紧跟金朝解释,好话说了一堆,总算把金熙宗的怒火压下去,没让夏朝出乱子。

第三次最严重,是任得敬叛乱。这任得敬可不简单,他女儿是李仁孝的皇后,后来还被封了太后,他自己也凭本事当上国相、封了楚王。可这人野心大,不满足,想自己割据一方当皇帝,还偷偷跟南宋联络,说好一起打金国,推翻李仁孝。李仁孝得知后,赶紧拉拢金朝支持,一举把任得敬和他同伙全灭了,这才把西夏政权从分裂边缘拉了回来。

这么看,李仁孝这辈子在内政外交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西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得挺好,西域各国都跑来朝觐。当时的疆域可大了,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青海东北部,还有新疆、蒙古的一部分,都是西夏的地盘,建国以来都没这么大过。说他是西夏的贤明君主,真不算过誉。


上一篇: 最早的木活字印刷术为何始于西夏-有什么物品可以见证 (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 下一篇: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辽国如果没有灭亡)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