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为什么会这样呢-规则-春秋初期的战争讲究 (为什么会这样的英文)

说起战争,大多数人会想到血腥、杀戮的场面,但在西周至春秋初期这段时间,两国的战争却相当特殊,不仅没有你死我活的场景,一些规则听上去还很,可爱,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admin

说起战争,大家脑子里是不是立马冒出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画面?其实在西周到春秋那会儿,打仗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压根儿不是你死我活,反而有些规则现在听来,简直“可爱”到让人发笑。

首先啊,打仗得有个由头,不能上来就动手,不然会被其他诸侯国戳脊梁骨。而且这由头还得说得过去,后来啊,这理由就越整越花哨,跟现在似的,不打招呼就开打反倒成了常态。

其次,打仗得讲究“公平竞技”,偷袭这种事儿绝对干不出来。更别说趁人家闹饥荒、国君刚去世这种倒霉时候动手,那也太不地道了,会被大家看不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规则-春秋初期的战争讲究 (为什么会这样的英文)(图1)

还有啊,“不斩来使”这规矩,那会儿就立下了。两边要打之前,都得派使者去对方军营里头说事儿,跟下战书似的。后来诸葛亮北伐,不也还派使者去司马懿那儿唠过嘛,这传统可是老早就有了。

打仗还有时间地点限制,两边军队就只能在边境线上碰头,所以战场才叫“疆场”呢。时间也不能无限拖,到了点就得停,打累了还能中场休息一下,跟现在球赛似的,是不是挺逗?

最关键的一条:绝对不能动对方君主!因为那时候带兵打仗的,基本都是各国的国君自己,打来打去都是“亲戚”,真把对方国君打了,以后还怎么见面?

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为了争当中原老大,在鄢陵打了一仗。这场仗里头,晋国的主将郤至开着战车跟楚王的车子迎面碰上三次,每次他都赶紧下车行礼,楚王还挺高兴,当场送了他一把弓。更绝的是,后来楚军被打跑了,晋军追了五十步就停下了——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由来,现在想想,五十步就不追了,也太客气了吧!

还有更离谱的。公元前521年,宋国内乱,华豹和公子城在路上遇上了。华豹先射了一箭,没中。等公子城搭弓的时候,华豹又把弓拉开了,公子城急了:“喂!讲点规矩行不行?我刚射完,该我了!”你猜怎么着?华豹真就把弓放下了,等公子城射,结果被一箭射死了。这操作,现在看简直像在拍古装偶像剧,讲“武德”到这份上,也是没谁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规则-春秋初期的战争讲究 (为什么会这样的英文)(图1)

说到这“礼仪之战”,最出名的还得是宋襄公。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把“打仗讲礼貌”发挥到了极致。这事儿《左传》里写得特清楚。为啥春秋那会儿打仗这么“文明”呢?其实也简单,那时候诸侯国都是亲戚,跟大家庭里兄弟抢东西似的,总得讲点“规矩”。而且打仗的都是贵族,国君当将军,士兵是“士”,平民和奴隶根本没资格上战场,大家身份差不多,自然不会下死手。

不过啊,历史这东西总在变。到了春秋中后期,打仗开始“变味”了。晋国有个大将叫先轸,最早提出“兵者,诡道也”,打仗嘛,就得用计谋。后来各国为了赢,开始让平民、奴隶也上战场。到了战国初期,那更是彻底没底线了,战争成了纯粹的暴力,跟春秋初期比,简直像两个世界。


上一篇: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怎样的-胜负第二-其宗旨是-礼仪第一 (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 下一篇:闵子骞简介-是二十四孝中的-春秋时期孝子-芦衣顺母 (闵子骞简介)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