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身上刻的原来是这四个字-我们都弄错了 (岳飞身上刻的四个字是什么)
岳飞背上的四个字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如果单说词汇,两个词都没错,这个,精,的意思,是专一、深入,比如精深、精诚、精湛、精忠,而,尽,的意思是全部用出、竭力做到,比如尽心、尽力、尽职、尽忠,...
岳飞背上的字,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单看这俩词,其实都没错。“精”嘛,就是专一、深入,像咱们说的“精深”“精诚”,还有“精忠”,就是那种纯粹的忠心。“尽”呢,就是全拿出来、竭尽全力,比如“尽心”“尽力”,“尽忠”就是掏心掏肺地忠。不过啊,史实上,岳飞背上确实刺的是“尽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里写得明明白白:秦桧派人抓岳飞,岳飞说“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后来何审问他,他撕开衣服给何铸看,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字,深得都扎进肉里了。那为啥咱们更熟“精忠报国”呢?

第一个原因,得怪宋高宗。他当时为了表彰岳飞,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做成了一面旗子赐给他。岳飞他孙子岳珂编的书里也说了,高宗把这四个字写在旗上,让岳飞出征的时候带着。你想啊,岳飞每次打仗都扛着这面旗,“精忠”俩字能不传开吗?
第二个原因,就是《说岳全传》这本小说。书里写得可生动了,说岳飞脱了半边衣服,他娘拿笔先在背上写“精忠报国”,再用绣花针一刺……钱彩是清初人,这书一出,精彩曲折,把之前所有同题材的作品都比下去了。因为这本小说,“岳母刺字”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
但事实上啊,史书上根本没记载岳母刺字这事儿。宋人流行刺青刺字,岳飞背上的刺字更可能是专业的刺青师干的。


清朝以后,民间慢慢就把“尽忠”记成“精忠”了,后来评书、电影、歌里都这么唱,这“错字”就越传越广。现在去杭州岳飞墓或者汤阴岳飞庙,还能看到最正宗的四个字——尽忠报国。这字刻在他背上,也刻在我们民族的脊梁上。

那时候讲忠君爱国,岳飞爱的确实是大宋的土地和百姓,发誓要把侵略者赶出去。但他可能忘了,那时候的“国”,不光是老百姓的,更是皇帝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