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宋仁宗受乾隆佩服的传言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那些关于宋仁宗的故事)
不少网文都煞有介事地说,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在这个版本中,乾隆最佩服...
网上总流传这么个说法:“自称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历,自视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认,有三个帝王,却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这是第一个版本,乾隆最佩服的是康熙、唐太宗、宋仁宗。
还有另一个版本:“乾隆心中合格的皇上有三位:汉文帝、唐太宗和宋仁宗;汉文帝虽贤,却不善于挑选人才来辅佐自己;宋仁宗虽仁,能力却有所不足。令他真正钦服的,只有唐太宗一人而已。”这个版本里,入了乾隆法眼的是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俩版本都有宋仁宗,搞得人信以为真。
但说实话,我打心底里不信乾隆会佩服宋仁宗——这俩人根本不是一路人。那些说宋仁宗受乾隆佩服的网文,从来不注出处,写的人自己估计也说不清。我翻了翻《乾隆朝实录》,愣是找不到一条乾隆夸宋仁宗的记录。真不知道这说法到底打哪儿来的。
恰恰相反,有证据表明,宋仁宗在乾隆眼里,估计就是那种“瞧不上眼”的君主。乾隆说过:“宋仁宗储位既定,郁郁不乐;宋英宗立太子后,泫然泣下,皆朕所嗤鄙,曾于批阅通鉴辑览时,评斥其非。”(见《乾隆朝实录》)乾隆觉得宋仁宗恋权,表示鄙视(写到这里我都想笑)。
乾隆还写过一篇长文怼宋代程颐,说啥“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乎?使为人君者,但深居高处,自修其德,惟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幸而所用若韩(韩琦)、范(范仲淹),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设不幸而所用若王(王安石)、吕(吕惠卿),天下岂有不乱者?”意思就是,皇帝不能当摆设,得自己乾纲独断,哪像宋朝皇帝,跟个木偶似的?我家大清皇帝才英明神武呢。
乾隆还直接说过:“设不断以乾纲,如宋明庸主,遇事辄令廷臣聚议,众论纷纷,迄无定见,徵调纷烦,缓不济急。”这话简直把宋明君主骂惨了,说他们都是“遇事就让大臣吵来吵去,吵半天也没个主意”的庸主。
巧了,宋仁宗自己还说过:“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按乾隆这标准,宋仁宗简直是“庸主中的庸主”了。一个自认雄才大略的皇帝,会佩服一个庸主?怎么可能。
要说乾隆最佩服的帝王,我看只有一位,明朝的朱元璋。
我不知道乾隆有没有公开说过“我最佩服明太祖”这种话,但能确认一件事:把朱元璋列为最伟大帝王,这可是清王朝的祖训,清朝刚开国就定下的调调。
顺治年间,皇帝问大学士范文程他们:“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众学士说:“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俱属贤君。”顺治又问:“这几位谁最牛?”陈名夏说:“唐太宗吧。”顺治摆摆手:“岂止唐太宗,朕觉得历代贤君,都比不上洪武。为啥?那些君王的德政,有好的,也有没做好的,唯独洪武定的那些条例章程,规划得那叫一个周全,所以朕说历代皇帝都比不上他。”范文程他们赶紧附和:“皇上说得对!”
所以啊,朱元璋才是清朝皇帝心里的那杯茶,才是他们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