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生前留下一部奇书-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

他是,琅琊榜,中祁王的历史原型,虽然身为太子,但苦熬29年却依然未能登基称帝,最终竟抑郁而终,结局堪称凄惨,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未能收获帝位,但他却因生前编著的一部奇书,使其身后备受天下士...

admin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这名字听着耳熟?没错,他就是《琅琊榜》里祁王的历史原型之一。当了29年太子,愣是没等到登基那天,最后还抑郁而终,这结局也太惨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没当上皇帝,但他编的一部书,死后却被天下读书人捧得比皇帝还高,影响力绝了。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儿子,生母是丁贵嫔。天监元年(502年)才2岁就被立为太子,这命也太好了吧?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书读得多,还喜欢结交文人。对父母特别孝顺,对百姓也好宽厚,经常救济京城难民,帮犯小错的犯人减刑,老百姓都夸他。

生前留下一部奇书-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图1)

萧统长得也好看,举止端正,就是有点胖,腰围一米多,妥妥的“超肥帅哥”。可自从他娘丁贵嫔去世后,他就瘦得不成样了,因为太伤心,吃不下饭,丧期结束,腰围瘦了一半还多(《资治通鉴》里说“腰带十围,减削过半”,啧啧,这得多难过)。

本来梁武帝挺喜欢这个儿子的,但娘死后,父子俩就有点隔阂了。起因是“蜡鹅厌祷”这事儿。萧统想给娘找块好墓地,结果有个叫俞三副的太监,想帮人卖地,还答应分给俞公公一百万。俞三副这小子见钱眼开,一听就答应了,赶紧跟梁武帝吹:“太子选的地不如我这块好,在这儿下葬对陛下有好处!”梁武帝一听,果然被说动了,就按三百万的价买了俞三副推荐的地。

生前留下一部奇书-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图1)

萧统不敢不听爹的,只好把娘葬那儿。后来他请道士来看风水,道士说这地对太子不好,埋个蜡鹅或许能化解。萧统信了,就偷偷在墓边埋了蜡鹅,没告诉皇帝。没想到,他之前宠信的太监鲍邈之,后来失宠了,就跑去跟梁武帝告黑状,说太子诅咒他。梁武帝一听吓坏了,让人挖开墓,果然找到了蜡鹅,气得要查个水落石出。幸亏宰相徐勉拦着,最后只杀了道士,没怪罪太子。

但经这事儿,父子俩的心结就解不开了。萧统觉得自己冤,又说不清,整天忧愤交加,越来越消沉(《资治通鉴》里说他“终身惭愤,不能自明”)。5年后,萧统就这么抑郁死了,才31岁。

当了29年太子,愣是没熬过爹,皇位就这么擦肩而过。他死了,朝野都惊呆了,建康城里男女老少都往宫门跑,路上哭声一片,可见多得民心。

梁武帝伤心坏了,给他厚葬在安宁陵,谥号“昭明”,所以叫昭明太子。后来他儿子萧詧在西魏扶持下建了西梁,还追尊他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不过萧统这辈子最牛的不是当太子,而是编了本书。他在东宫的时候,招了一堆文人,把先秦到南梁七八百年、130多个作家的好文章挑出来,编成了《昭明文选》。分38类,752篇,楚辞、汉赋、六朝骈文的精品都在里面,是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

生前留下一部奇书-当了29年太子却未能称帝 (生前留下的话叫什么名言)(图1)

这书选的都是特别典雅华丽的文章,后世读书人当教科书用,一千多年都没断。唐代考诗赋得精通它,宋朝更尊它为“文章祖宗”,民间还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意思就是《文选》读熟了,秀才就考过一半了。


上一篇: 刘备到底愿不愿意称帝-其实刘备不愿称帝 (刘备到底愿不愿意出征) 下一篇:义社十兄弟-他们都是赵匡胤的拜把兄弟-中最核心的成员是谁 (义社十兄弟下场)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