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造反称帝立尼姑为皇后-他本是隋朝一和尚
和尚,一词,本是从印度梵文而来,后专指剃度出家在寺庙修行的男性僧人,以念经诵戒为己任,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有名望的大和尚,其中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唐朝的玄奘,此乃古典名著,西游记,广泛...
“和尚”这词,本来是从印度梵文来的,后来专指剃了度在庙里修行的男僧人,天天念经诵戒是本分。在中国佛教历史里,出过不少有名的大和尚,最耳熟能详的肯定是唐朝的玄奘,这跟《西游记》传得广脱不开关系。
但也不是所有和尚都守清规戒律,一心一意念经的。隋朝末年就有这么个奇葩,居然想当皇帝,他就是高昙晟。隋末那会儿,天下大乱,农民起义跟雨后春笋似的,《隋唐演义》里说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各路英雄粉墨登场。高昙晟也坐不住了,野心勃勃地揭竿而起。
高昙晟本是怀戎县的一个和尚。公元618年,怀戎县令为了安抚百姓,搞了个斋饭祭祀,围观的人特别多。早就有心造反的高昙晟觉得这机会太好了,就带着五十个僧众,冲上祭坛,把县令和守将杀了,占了县衙,控制了整个县城,宣布造反。他自称大乘皇帝,国号叫“佛”,年号改成法轮元年,还把老相好尼姑静宣接来县城,立为皇后,叫耶输皇后。
《旧唐书》里记着:“有怀戎沙门高昙晟者,因县令设斋,士女大集,昙晟与其僧徒五十人拥斋众而反,杀县令及镇将,自称大乘皇帝,立尼静宣为耶输皇后,建元为法轮。”
高昙晟虽说有当皇帝的野心,但骨子里还是个和尚的底子,职业习惯改不掉。你看他的年号、皇帝皇后的称号,“大乘”“耶输”“法轮”,全是佛教用语。而且早在他造反之前,就不是个好和尚,偷偷摸摸跟尼姑静宣私通。隋末好多农民起义是被逼无奈,比如瓦岗寨的翟让,本是东郡法曹,犯了法逃亡,才聚众到瓦岗寨。可高昙晟不是当不下去和尚,纯粹是野心膨胀,想过把皇帝瘾。
高昙晟自己也知道势力太小,几千人根本打不过朝廷军队,就把主意打到了渔阳的高开道头上,派人去招安。高开道本来是个私盐贩子,历朝盐都是官营的,贩私盐犯法,所以他平时就过的是刀尖舔血的日子。他跟着格谦起义失败后,618年打下渔阳,自称燕王。
《新唐书》里写:“复引兵围北平,未下,隋守将李景自度不能支,拔城去,开道据其地。武德元年,陷渔阳郡有之。有铠马数千,众万人,自号燕王。”
这时候高开道的部众比高昙晟多,实力也强,却答应了高昙晟的招安,带着人归顺了他,被封为齐王。俩人称兄道弟,热络得很。结果高开道是“嘴里喊哥哥,背里掏家伙”,表面归顺,暗地里盘算着吞并他。三个月后,高昙晟的底细被摸得一清二楚,高开道突然袭击怀戎县,砍了高昙晟,收了他的部众。可笑高昙晟,才当了三个月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就高昙晟这点本事,连高开道都制不住,还想驾驭天下?当皇帝的野心,说白了就是痴人说梦,最后成了历史上的一缕烟,风一吹就散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庙里念经,成不了佛,至少能安安稳稳活到老。
高开道这人,绝对是个狠角色。据说他打仗时脸上中了一箭,箭太深,医生直接割开脸皮,在骨头上打楔子凿开缝才把箭头取出来。高开道倒好,让人摆上酒菜,脸不变色照常吃喝。这么个狠角色,怎么可能受高昙晟管?
现在好多人都是眼高手低,野心比本事大,最后落个惨败的下场,高昙晟就是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