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最终酿成了惨祸-想让宋徽宗多子多孙-1个道人献上一计 (最终酿成了惨状的句子)

宋朝皇帝历来崇尚道家,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在位时,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宋徽宗身为皇帝,为了表示对道家的尊崇之意,居然给自己上了个,道君皇帝,的称号,他还在各地和汴梁城中,大肆兴建道观,并下诏搜访道家书...

admin

宋朝的皇帝们,好像对道家有种特别的偏爱,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当皇帝那会儿,简直把这种偏爱玩到了极致。宋徽宗自己就是个大艺术家,还给自己封了个“道君皇帝”的称号,这操作也是没谁了。他在全国各地,包括都城汴梁,没少修道观,还下令到处搜罗道家经典,亲自写《御注道德经》这种书,真真是尽心尽力了。

北宋当时有位挺有名的道士,叫刘混康,道号“华阳先生”。这家伙从宋神宗、宋哲宗一直熬到宋徽宗,道行深得很,名气传遍天下,大家都觉得他是得道高人。宋徽宗刚继位那会儿,有个烦心事——子嗣艰难,后宫妃嫔们肚子就是不争气,急得不行,就跑去请教刘混康。刘混康能得到皇帝这么信任,自然想尽办法,帮徽宗解决这个大难题。

《艮岳记》里记载,刘混康给宋徽宗出了个主意:“京城东北角那块地,按风水来说挺好的,就是地势有点低。要是能把那儿垫高一点,皇家的子嗣肯定能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汴梁城东北角地势低,抬高点儿,皇帝就能多生儿子。搁现在看,这说法听着有点扯,但宋徽宗居然信了。

最终酿成了惨祸-想让宋徽宗多子多孙-1个道人献上一计 (最终酿成了惨状的句子)(图1)

宋徽宗立马就动手了,召集了好多工匠民夫,“培其冈阜”——说白了就是堆土填高,从各地运土石,在东北角大搞建设。他这人吧,审美要求那叫一个高,凡事都得精致漂亮,所以不光堆土,还在那儿修了好几座大假山,周围又盖了楼台亭阁,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艮岳”皇家园林。

皇帝修个园林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都有。可宋徽宗偏偏是个艺术家,审美标准高得离谱。修园林需要的奇石花木,普通货色他根本看不上眼。于是他下诏到各地,让大伙儿帮忙找奇珍异石和珍稀花木,为了满足自己这点爱好,完全不管不顾,花大价钱、派大队伍,结果搞得民不聊生,最后酿成了臭名昭著的“花石纲”惨祸。

最终酿成了惨祸-想让宋徽宗多子多孙-1个道人献上一计 (最终酿成了惨状的句子)(图2)

在盛产奇石花木的苏杭一带,他专门设了“造作局”“应奉局”这种机构,就负责去民间搜刮这些东西。成批的花木奇石,被装船往北边运,千里迢迢送到汴梁,这事儿就叫“花石纲”。为了抢这些花石,各地来的官吏简直不择手段,为了挖一棵老树,能把人家房子拆了;为了运石头方便,能拆了桥。这种事在当时多了去了,大家见怪不怪了。为了供应这些花石纲船队,老百姓得交重税、服苦役,负担重得喘不过气。

花石纲祸害得最厉害的东南一带,老百姓简直苦到极点,怨气冲天。《宋史》里说,这“花石纲”在各地祸害了二十年。江南的青溪县被骚扰得最严重,宣和二年,方腊带着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了,义军跟燎原的野火似的,半个东南都被卷进去了,一连攻下了好几十个州县,甚至还占了杭州这么个重镇。宋徽宗听说这事儿,当时就懵了。

要知道江浙苏杭一带,本来是宋朝的钱袋子,赋税重地,结果在方腊起义军和官军的来回折腾下,被祸害得不成样子。原本富得流油的江南,一下子变成了打打杀杀的战场,北宋的国力眼瞅着就垮了,没过几年,就在靖康之变里完蛋了。后来有人说,宋徽宗修那个“艮岳”园林,就是把北宋往火坑里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 时宋徽宗的二十一名成年女儿的下落-揭秘-靖康之难 (时宋徽宗的二皇子是谁) 下一篇:宋徽宗因自己是狗年出生-又为何说他是亡国君-而禁止杀狗 (宋徽宗为人)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