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宛城比南阳还要出名-之后为什么会默默无闻 (三国时期宛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三国宛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时期的宛城那么有名,之后的宛城为何在历史上默默无名了?一座城市能够名留历史,不外乎三种,一是有地利优势,二是有故事流传,三是有名...
三国时期的宛城那么有名,之后的宛城为何在历史上默默无名了?
一座城市要是能在历史上留名,大概就靠三样东西:一是占着好地方,二是故事多,三是出过大人物。三国时候的宛城,这三样它都占了,所以当时名气比南阳还大,要知道它那时候不过是荆州南阳郡下面的一座城。

一、先说说它占的好地方。
现在看宛城,不挨江不靠海,也不是什么边关要塞或者经济中心。但在三国那会儿,它可太重要了。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弄到许昌(就是现在的许昌),立为都城,而宛城作为南阳郡的治所,离许昌也就不到200公里,过了宛城,那就是刘表的地盘了。
就因为离许昌太近,宛城的地理位置简直太关键了,曹操必须把它捏在手里,这样才能在南边多一层保障,还能拿它当跳板往南打。所以宛城就这么成了三国时候的军事重镇,混进了历史的聚光灯下。

二、再聊聊它的故事。
曹操为了保住许都的后院安全,建安二年初,带兵打下了荆州北边南阳郡的地盘,包括治所宛城这座战略要地。开头打得很顺,张绣一看这架势,吓得赶紧投降了。结果呢?曹操进了城,居然把张绣的婶婶叫去伺候,还拉拢张绣手底下的人,张绣气炸了,突然反水。
这场仗曹操亏大了,自己好不容易逃出来,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在这儿。宛城之战规模不算大,没改变北方局势,但对曹魏来说影响可太深了。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是他重点培养的接班人。

要是一开始曹操不带曹昂来宛城,曹昂说不定能活下来,那后来可能就没那么多夺嫡的内斗,司马家说不定也篡不了位。这么看宛城简直是曹操的伤心地,他临死前还在念叨这事儿,大概是说“我要是死了,见了丁夫人,她跟我讨要子休(曹昂的小名),我该咋办啊!”可见他有多后悔。不过后来曹操还是拿下了宛城,拿它当基地,南下灭了刘表,追得刘备到处跑。
三、最后就是它出过的大人物。
宛城属于南阳郡,春秋那会儿就有人在这儿治理,既有平原好地,又有江河方便,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光武帝刘秀都跟这儿沾边。三国时候的何进、何晏、许攸、文聘、黄忠、李严、许慈这些名人,也都是宛城人,这地方真是人杰地灵。

不过后来朝代换来换去,特别是游牧部落一波一波往南迁,搞乱了西晋,接着就是五胡十六国那堆破事,中原地区(包括宛城)的老百姓和有钱有势的家族都往南方跑,政治经济中心都往南方走了,中原地区就越来越不行了。
而且隋唐以后的仗,主要是中原人和北方少数民族在河北一带打,中原政权自己掐架,也基本在长江沿线折腾。宛城作为局部战争重镇的地位,自然就没了,历史里露脸的机会少,慢慢就没人提了。
当然改革开放之后,宛城作为南阳的一个区,发展得还行,又活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