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宝林寺在什么地方-师徒四人在那都经历了什么 (西游记中宝林寺发生了什么事)
乌鸡国是,西游记,原著中第36回到第40回中唐僧师徒路经的国家,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僧师徒到达乌鸡国宝林寺,因见明月当空,月光皎洁,因此一边赏月,一边谈禅,那师徒四人在谈禅表达了...
《西游记》里乌鸡国那段,也就是第36回到40回,唐僧师徒刚好路过那儿。今天咱就聊聊他们在宝林寺那晚的事儿。
到了宝林寺,天正好明月当空,月光亮得晃眼,师徒几个就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聊禅。这四个人啊,聊着聊着就显出境界高低了——到底谁悟得更深呢?
从平顶山出来往西走,这一路上风里来雨里去的,总算到了乌鸡国地界。唐僧抬头一看,前头高山挡着路,赶紧嘱咐徒弟们当心妖怪。孙悟空摆摆手:“师父别瞎琢磨,你稳稳当当的,自然没事儿。”
唐僧叹了口气:“我都走了四五年了,咋还到不了灵山啊?”孙悟空咧嘴一笑:“早着呢!咱连大门都没出呢。”猪八戒一听,眼睛瞪圆了:“啥?哪有门那么大?”孙悟空白他一眼:“咱现在还在屋里转圈呢。”沙僧挠挠头:“就算有屋子,哪有房梁那么粗的?”孙悟空指着天:“你看,青天是屋顶瓦片,日月是窗户格子,四山五岳是房梁柱子,这天啊,就是个大敞厅!”猪八戒听得直撇嘴,没吭声了。
进深山的时候,路又陡又险,林子里狼虫虎豹乱窜,唐僧心里有点发慌,就顺口作了首诗,说自己是咋来的,一路咋过的,还有对家乡的念想。孙悟空拍拍他肩膀:“师父放心走,到时候功夫到了,自然就成了。”
前头突然看见座寺院,唐僧说:“咱去那儿借个宿吧。”孙悟空一个筋斗翻上天上看了看,回头说:“没妖怪,咱进去。”他问唐僧:“谁进去借宿?”唐僧怕三个徒弟吓到和尚,说:“我去就行。”
唐僧走进寺里,一个人影儿都没有,倒是佛像挺多,他一边看一边感叹。走到后院,才碰到个扫地的道士,说明来意。道士赶紧跑去告诉方丈,方丈一看唐僧穿得普通,皱着眉说:“哪来的野和尚?让他前廊蹲一晚得了!”唐僧听了,心里酸溜溜的,“人离乡贱”啊,这要是出去让徒弟们知道了,不得笑话他?他又上前解释,方丈更不耐烦了:“走错路了!正西四五里才有客栈,别在这儿瞎磨蹭!”
唐僧小声说:“天下和尚是一家,您不留我,也太无情了吧?”方丈一下子火了:“油嘴滑舌!我以前收留过一群破和尚,给他们吃穿,结果呢?赖着七八年不走,偷东西、砸庙!”唐僧听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啥也没说,转身出了寺门。
孙悟空他们三个看唐僧又气又委屈,赶紧问咋了。唐僧说:“和尚们没打我骂我,就是……就是太不待见了。”孙悟空不信,一个跟头进寺里,对着佛像就喊:“方丈!出来!”道士吓得跑去找方丈,方丈一看孙悟空那样子,直接躲屋里不敢出来了。孙悟空冲屋里喊:“准备一千间房!我要休息!”方丈哆嗦着说:“……只有三百间。”孙悟空冷笑:“搬出去!”方丈说:“搬哪儿去啊?”孙悟空把金箍棒往地上一杵:“那出来个和尚,让我打一下!”方丈和道士脸都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我,谁也不敢动。孙悟空抄起旁边的石狮子,“咔嚓”一下打碎了,两人吓得腿都软了:“……方、方便!方便!”孙悟空问:“有多少和尚?”“五百!”“好!让他们穿整齐了,出来接我师父!”道士赶紧跑去撞钟,不一会儿,五百和尚排着队出来,在孙悟空眼皮子底下,客客气气把唐僧师徒迎进了寺。
方丈问:“师父,你们吃荤还是吃素?”唐僧说:“吃素。”猪八戒抢着说:“我要四石米饭!”方丈安排好饭菜和住处,带着众僧走了。唐僧出门上厕所,孙悟空、八戒、沙僧跟着。看着月亮,唐僧随口念了句:“皓魄当空宝镜悬……”说着说着就念到思乡了。孙悟空听了,解释月亮为啥圆缺,然后说:“师父啊,佛在灵山别远求,灵山就在你心头。你只要一心西去,灵山不难到,故乡不难回;功夫到了,自然圆满,想去哪儿都行。”唐僧听了,直点头:“悟空说得对!”沙僧在旁边笑:“师兄这话在理,不过还没说全呢。咱师徒四个齐心合力,才能功德圆满啊。”唐僧一听,更高兴了,感觉一下子开了窍。猪八戒也凑上来:“师父,别听他们瞎掰,耽误睡觉。这月啊,缺了很快又圆,像我,天生就不十全。他们聪明修福,我傻人有傻福,你说咱取经路上造的业,到时候摆摆尾巴直接上天得了。”唐僧摆摆手:“行了行了,都回去休息,我要温经文了。”三个徒弟回屋睡觉,唐僧坐在屋里默念经书。
那晚四个人聊禅,各自的心思和境界,还真不太一样。唐僧看着月亮,念了首长诗,从月亮圆美说到自己思乡,又提到取经是为了报答唐太宗,保大唐江山。他虽然是个出家人,熟读佛经,可心里还是装着家乡、想着报恩,“四大皆空”“六根清净”这些,他好像还没真正悟透,境界嘛,也就一般。
孙悟空听完,先给他解释月亮圆缺的道理,然后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让他别着急,只要一心求道,功到自然成,到时候想去哪儿都行。唐僧听了直夸他说得好,这么看下来,孙悟空的境界确实比唐僧高那么一点。
沙僧在旁边打圆场,说悟空说得对,不过还得加上一句:师徒四个得齐心协力,才能功德圆满。他这话说得挺包容,求同存异,唐僧听了更高兴,感觉豁然开朗。沙僧的境界,跟孙悟空差不多,比唐僧高点儿。
最后是猪八戒,他念的诗净说自己的委屈:取经路上难,自己肚子大还总被嫌弃,虽然抱怨,但也说“我都痴愚积下缘”,随遇而安吧。他和唐僧一样,没做到“六根清净”,境界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