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虽为宋朝皇室-最后兵败不知所踪-却在北方领导义军抗金多年 (此人指的是谁)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东、西两路大军合围北宋都城东京,宋钦宗赴金营议和被扣押并废去帝号,金军在东京大肆搜刮后,将徽钦二帝掳走,一同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官员、宫人、工匠等10万余人,北宋灭亡,史...

电视剧《精忠岳飞》宋钦宗形象
这人就是信王赵榛,宋徽宗第18个儿子(也有说是第15子的,资料不太统一)。他出生在1110年,第二年就被封福国公,到宣和七年(112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平阳郡王,靖康元年(1126年)又当上庆阳、昭化军节度使,封信王。 靖康那会儿,赵榛才17岁,跟着父兄一块儿被掳往北方。北返的金军走到庆源府(现在河北赵县)地界时,赵榛靠着亲信帮忙,总算从金军魔爪里逃了出来,跑到了真定府,藏到民间,还改名叫姓梁(史料里写“皇弟信王榛既亡去,更称梁氏子”)。 当时河东、河北那边的老百姓,实在受不了金军搜刮杀戮,纷纷揭竿而起搞义军,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就是太行山的“八字军”和“五马山义军”。
骁勇善战的金军
靖康元年,金军打下真定府后,宋朝有个叫赵邦杰的武翼大夫,在庆源府五马山拉起队伍抗金,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五马山义军”。后来被俘的宋朝将领马扩从金军那儿逃回来,也投奔了五马山义军,跟赵邦杰一起带兵。 马扩和赵邦杰听说信王赵榛逃出来藏在民间,赶紧派人把他接到山寨,还奉他当首领。然后打着信王的名号号召天下抗金,河东、河北的百姓和各路义军一听,纷纷响应,没过多久,五马山义军就发展到十几万人,成了北方最硬的一支抗金力量(史料说“两河忠义闻风响应,变旗榜者数十万人”)。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现在河南商丘)登基,改年号建炎。六月,任命宗泽当东京留守。 宗泽到任后,把部队整顿好,稳住民心,还剿了盗贼,积极联络和援助两河义军一起抗金。 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金军又分三路打过来,这是南宋建立后金军第一次南侵。金军想用中路军和东路军的一部分合击,再次拿下东京。
三路金军最初进展挺顺,连克好几地,但南宋军民在东京留守宗泽的指挥下,打得顽强。将领王宣在滑州把东路金军给打趴了,挫败了两路金军联合攻东京的打算;翟进、翟兴兄弟俩先后在洛阳、驴道堰、龙门等地把中路金军给收拾了;李彦仙组织义军,打败西路金军,收复了陕州。 宋军正面打的同时,两河的抗金义军也在后面偷袭金军,金军打得不利索,后院还起火,三路大军只能往北撤,宋军趁机收复了些失地。 金军这第三次南侵,跟前两次比,简直差远了。南宋军民经过这一仗,不光不怕金军了,还摸清了他们的毛病。有人写了篇《劝勇文》,总结出金军有“五易杀”的毛病: 连年打仗太辛苦,容易杀; 马一倒就爬不起来,容易杀; 深入重地兵力孤单,容易杀; 身上带太多金银财宝,容易杀; 光会虚张声势吓唬人,容易杀! 打退金军后,宗泽琢磨着北伐,收复失地。信王赵榛派马扩去东京跟宗泽商量北伐的事,结果宋高宗早跑到扬州去了,奏章递上去,压根没理。 建炎二年四月,马扩揣着信王赵榛的密信到扬州见宋高宗,请求朝廷支持北伐。宰相黄潜善和汪伯彦一口咬定密信是假的,说信王是冒充的。宋高宗认识信王的笔迹,当场就任命信王当河北兵马都元帅,马扩当元帅府马步军都总管(史料写“帝识其字,即有是命”)。 马扩离开扬州前,宋高宗让他过了黄河后可以“便宜行事”(就是见机行事),还给了他一批兵马、武器和辎重。但黄潜善和汪伯彦还是死咬着信王是假的借口,只给了马扩些没战斗力的散兵游勇,还偷偷告诉马扩,让他去调查信王,然后听各路帅臣的命令(史料说“乃以乌合之兵付扩,且密授朝旨,使讥察之”)。 马扩知道黄、汪俩人把宋高宗给的“便宜行事”权力给废了,走到大名府,就不走了,这也让他躲过了五马山寨后来的灭顶之灾。

电视剧《精忠岳飞》宗泽(左)形象
宗泽好几次上书让宋高宗回东京坐镇,好鼓舞民心士气收复失地,奏章全石沉大海。 宋高宗怕宗泽和信王“勾结”起来,拥立两河威望特别高的信王当皇帝,威胁到自己的位子,就派郭仲荀当东京副留守,盯着宗泽。 宗泽连上二十四道奏章,都没回音,直接气病了,天天念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宗泽连喊三声“过河”就没了,享年七十岁! 宗泽这英雄,要是老天能多给他几年时间,历史说不定真得改写! 宗泽一死,杜充接替他当东京留守。这家伙一上任,不光把北伐准备停了,还断了跟两河义军的联系和援助。金军这下能集中兵力镇压两河义军,一个个全给打败了。 信王赵榛的五马山义军被金军重兵围剿,水源被断,九月山寨被攻破,赵榛换了衣服突围,之后就不知道哪儿去了(史料写“诸寨无井,汲水于涧,为敌断涧道,诸寨遂陷”)。
电视剧《精忠岳飞》宋高宗形象
没多久,马扩也被金军打败,跑回南宋,建炎三年还上书骂朝廷:“信王从金营逃出来,聚拢忠义之士,手下壮勇几十万,天天盼着朝廷派兵接应,结果你们听信谗言阻拦,不让他渡河,反倒让金军签军南渡,连大名、东平都被攻破了,一点防备没有,让金军大肆祸害,这算什么事儿……”结果被罢官了。 关于信王赵榛的事,还有另一个说法:他其实被掳到金国了,天眷二年(1139年)病死的,之前在五马山抗金的,是个叫赵恭的人冒充的。 五马山抗金的赵榛,不管是真宗室还是冒充的,能在国家危难时站出来打金人,那就是真英雄!“信王赵榛”这四个字,注定得被记在史册上,让后人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