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开局容易-是因为李家的家庭根基吗 (穿越唐朝开局)

唐朝开局容易,是因为李家的家庭根基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唐演义,的故事深入人心,瓦岗寨绿林好汉的拼杀演义故事描绘了隋朝末年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活动,作为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他获得全国...

admin
唐朝开局是不是特别顺?总觉得李家这底子打得有点太轻松了。 《隋唐演义》的故事虽然经典,但跟正史差远了。真正玩大的,都是旧王朝体制里混得风生水起的高层,比如李渊他们家。李渊这开局为啥好?一开始就攥着河东的军权,在太原拉起旗子的时候,手下已经有好几万人了。还靠着自家威风招揽了一堆人才。这时候当个土军阀没问题,但要想不被其他野心家吞掉,就得往关中冲——长安才是真有军事和政治资源的地方。拿下京城,是唐王朝第一个大任务。 李世民的故事大家熟,但他一出生就在终点线附近,起点高,本事大,自然成了一代雄主。最近出土的李建成墓志铭,石碑上改得乱七八糟,本来太子哥的功绩全给抹了。他这人理政水平肯定不差,也是家族里起点高的那波。 不过这进军路走得是真坎坷。后院起火,太原那边突厥老来骚扰;前路更堵,隋朝还没彻底倒,各路效忠隋朝的将领挡着道。李渊当时犹豫得要死,想把军队撤回太原保命。这时候几个儿子的本事就显出来了。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都死活不同意撤。李世民劝得最狠,说回去就是等死。重点提一嘴李渊儿子们的水平——李建成可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窝囊,他要是不行,李渊也不会立他为太子。这几年墓志铭挖出来,更证明了这点。石碑上关于李建成的事改来改去,说明李世民确实有点心虚,毕竟大哥不是他编造的那种没本事还嫉妒的人。 李世民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17岁就带兵救隋炀帝,现在也就高中生年纪,干了这么大件事。跟《隋唐演义》不一样,他不是隋炀帝封的秦王,是起事后隋恭帝封的秦国公,小说给安到隋炀帝头上了。 占了长安只是开始,陇上的军阀立马就扑过来,想当皇帝的人太多了。这时候李世民开始单独带兵对抗,刚满20岁就统着千军万马。李建成则守着大本营管政务,毕竟储君得学怎么当皇帝。小儿子李元吉,十几岁就被派去当太原留守,已经是地方大员了。 隋末那会儿,唐军不仅要收拾旧势力,还得防着突厥。没点真本事和硬底子,根本混不下去。敌人太多,自己基础得够硬。 宋朝明朝科举才完善,寒门学子才有机会掌权。唐代之前,国家靠门阀世家撑着。李唐一上来就攥着隋朝的军政大权,底子自然好。 那时候家族掌权太正常了。科举还没呢,国家治理靠贵族世家。战乱年代,想抢皇权的人一堆,但没合法名分。贵族有土地、人脉、家族传承,还有一堆依附自己的人。这些贵族既跟中央抢权,也能给朝廷输送人才。要抓牢核心权力,只能靠血缘关系。关键岗位都塞自己家人,封建社会就这样。 隋炀帝在影视剧里总被演成昏君,但真实历史呢?难道不是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大臣一个个想自己当皇帝,才把王朝搞垮的? 所以说,李渊父子这开局好,才稳住了唐初,才有后来的东方超级大国。就像李世民,生下来就揣着金印,属于精英阶层。年轻时就当上了尚书令(当时最高文官),结果后来没人敢再坐这个位置,后来的宰相只敢当左右仆射(尚书令的副职)。

唐朝开局容易,是因为李家的家庭根基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隋唐演义》的故事深入人心,瓦岗寨绿林好汉的拼杀演义故事描绘了隋朝末年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活动。作为唐王朝的开创者李渊,他获得全国性政权的付出的精力和代价比汉朝的刘邦或者其他王朝开国皇帝要少。

唐朝开局容易-是因为李家的家庭根基吗 (穿越唐朝开局)(图1)

隋唐演义故事虽然经典,但不是正史。真正历史是玩大的都是原来旧王朝体制内的高层,比如李渊家族

这个开局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一开始他就掌握了河东地区的军权。他在太原打起自己的招牌时候,已经有几万人的军马势力。同时还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威权招揽到不少人才为己所用。此时他作为一个地方割据势力的军阀做个土皇帝是没问题,但如果不想被那些野心勃勃的同行所吞并,那么就要进入关中地区占领长安。因为长安地区有更多的军事和政治资源,要想做天下之主就要获得更多的资本。因此,唐王朝第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就是攻占京城。

李世民的故事很多人知道,但他一出生就有好的开局,起点高,能力强造就了一代帝王雄才伟略

近期发现的李建成墓志铭,石碑上很多篡改的痕迹,原本这位太子的功业全部被抹掉。他的能力和理政水平不会太低。也是一位起点比较高的家族成员。

但是进军之路非常不顺利,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老家太原方面还有突厥人时不时骚扰和入侵,这是后路的问题。前路更麻烦,隋朝并没有全部倒塌,挡在唐军面前的还有效忠于隋朝各路将领的军队。李渊在这个战略问题上一直很犹豫,他想把军队撤回老根据地保本。

这里就显示出李渊那几个儿子的战略能力水平了。他的几个儿子都很能打,也很有远见。大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反对撤回太原。李世民的极力劝说终于让李渊打消了念头,如果回到太原,后果就是等死。着重提一下李渊儿子的能力问题。李建成并不是现代电视剧那样表现的庸俗,他如果不堪大用李渊也不会立他为太子。近几年李建成的墓志铭出土以后发现了更多的佐证。墓志铭上关于李建成的一些事迹被反复篡改,证明了唐太宗确实三番四次想看史官记载的“玄武门之变”的内容事件。(因为李世民真的有点心虚,毕竟这个大哥不是自己杜撰的那样没能力又爱嫉妒人)。李世民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17岁就带兵到雁门关解救隋炀帝,17岁在今天也就是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年龄,他就干了这件大事。和《隋唐演义》有所区别,他是父亲起事以后被封为秦国公,而不是演义中那样被隋炀帝封为秦王,封秦国公是隋恭帝的旨意,被小说安插在隋炀帝身上。整体来说,李渊的开国局面不错有一半以上就是这几个儿子的功劳,因为几个儿子一出生起跑线就比别人高,能力也强。

后面的事情更显示局势越来越向李家靠拢。占领长安仅仅是一个开端,来自陇上的军阀势力立刻袭击了李家,毕竟想做皇帝的朋友很多。李世民此时开始独自领兵和对方对抗,他刚满20岁却已经是千军万马的统帅。李建成则专心留在大本营主持政局,因为他现在作为储君要学习如何做皇帝。更小的儿子是李元吉,也才十几岁被任命为太原地区的留守官职,已经是一名地方大员了。

隋末战乱中,唐军不仅要扫除旧王朝的势力,还要防备突厥人。没有一点本事和资本是没办法混下去的。因为敌人太多,所以你的基础要很好。

唐朝开局容易-是因为李家的家庭根基吗 (穿越唐朝开局)(图1)

一直到宋朝和明朝,科举制度才完善。寒门学子才有可能掌握权力。而在唐代或之前的王朝是靠门阀家族来统治国家。李唐王朝一开始就掌握了隋朝的军政权利,所以基础比较好

这种家族成员把握国家大权的现象在那个时代是普遍存在的。因为那个时候科举制度还没有建立。国家治理靠的是贵族世家来维持,那个战乱的年代,有太多想向皇权靠拢的人群,但他们的又没有合法的统治皇权。而贵族阶层拥有土地、人脉和家族传承还有依附自己权威下的僚属人群。这些社会贵族是国家集权统治地位的争夺者,也同时能向中央政权提供人才。要想掌握这种核心权利,只能用家族血统关系来加牢。把政权中最关键的岗位都交给自己家的家族成员,这是封建社会非常正常的现象。

隋炀帝在众多文学和影视形象中被描绘成一个昏君。但真实历史呢?难道不是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大臣们一个个自己想成就帝业然后导致王朝崩坏吗

就是因为李渊父子的良好开局,才奠定唐初稳定和鼎盛的基础。才有当年的东方超级大国唐帝国

就比如前面说的李世民,他一生下来就带着一个金印。他属于精英阶层,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已经是“尚书令”职位了(当时的最高文官职位),结果从此以后没人敢上岗这个职位。后面当宰相的大臣们只敢用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这个职位。

一直到后来的宋代和明代,科举制度非常完善。人们通过古代这种“公务员考试”,爬上仕途的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的仕子们才逐渐掌握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权利。这些群体将全国改造成封建思想道德统治的世界,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问题才开始转换。古代贵族家族统治逐渐让位于官僚阶级,皇帝们开始信任自己系统培养的官员们,反而不信任自己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当然这是后话,隋唐时代没有,他们只能靠自己家人来加强统治权利。所以说,李唐王朝开局比较好就是因为他们家族一开始就掌握了很高的权力,全家早就是人生赢家了。参考资料《隋唐帝国》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上一篇: 从盛世走向衰落-唐朝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从盛世走向衰败的成语) 下一篇:没能挽回大唐盛世-李豫-唐朝第一位由宦官拥立的帝王 (没能挽回大唐的女人)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