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成吉思汗是如何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变成一个空间绝后的大帝国的 (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大蒙古国的?)

成吉思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说起蒙古帝国是真的彪悍,它从斡难河边崛起,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率领仅仅十余万军队几十万人口,却战胜了拥有百余万人口,数十万军队的金朝乃...

admin

成吉思汗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说起蒙古帝国,那真是够彪悍的。从斡难河边一点点起来,成吉思汗带着十来万军队、几十万人口,愣是把人口上百万、军队几十万的金朝,还有西夏、南宋,甚至花剌子模这种大国都给打服了。

成吉思汗的子孙后来打得更远,中亚、西亚、中欧都去了,都饮马莱茵河了。统治面积达到三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欧洲人管他叫“上帝之鞭”,连毛主席都评价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问题来了,成吉思汗咋就把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搞成这么个空前绝后的大帝国呢?

成吉思汗是如何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变成一个空间绝后的大帝国的 (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大蒙古国的?)(图1)

一、骑兵战法太先进了

其实历史上经常有这种事:文明特别发达的国家,反而被落后的部族打垮。比如金朝打北宋,后金打明朝,都是例子。蒙古帝国更是把骑兵的机动力和冲击力玩到了极致。他们学以前游牧民族的打法,用小股部队把敌人引过来,等敌人累得不行了,主力部队突然闪击或者绕到后面包抄。

他们还把轻装骑兵和重装骑兵搭配着用,轻装先骚扰敌人,让敌人疲于奔命,再让重装骑兵上去猛冲,跟后来的闪电战有点像——把敌人调动得晕头转向,露出破绽就一锅端。而且蒙古人自己造的弓箭,射程远、威力大,骑兵打仗基本离不开射箭,追击的时候射,逃跑的时候也射,敌人想追追不上,想打打不着,简直能把人憋死。这套战法对付欧洲重装骑兵,效果特别好。

成吉思汗是如何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变成一个空间绝后的大帝国的 (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大蒙古国的?)(图1)

二、蒙古骑兵是真的能打

成吉思汗为啥总能赢?很重要的一点,他带的骑兵是当时历史上最能打的。蒙古人住的地方环境差,天寒地冻的,练就了一身好体魄,特别能吃苦,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战士。而且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术一流,整个蒙古帝国,差不多都是骑兵在马背上打下来的。

再说成吉思汗自己,他本来叫铁木真,从一个部落小头子混成成吉思汗,啥苦没吃过?打过多少硬仗,落魄的时候连酒都喝不上,只能跟部下喝河水。所以他对军队太了解了,在士兵里威信高得很。不像别的首领,跟士兵离心离德,他和士兵们相互信任,军队特别团结。这支军队既有老传统,又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这也是他能成事的关键。

得说,蒙古骑兵以前战斗力没爆发出来,主要是因为内部太乱了,各部落天天打架。成吉思汗他爸就被另一个部落害死。等铁木真把蒙古统一了,这头战争巨兽就彻底挣脱了笼子,整个世界都得跟着抖三抖。

成吉思汗是如何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变成一个空间绝后的大帝国的 (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大蒙古国的?)(图1)

三、内部统治有一套

成吉思汗也吸取了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帝国的教训,把草原帝国的战斗力跟中原王朝的稳定统治结构结合起来了,搞了套封建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定了“黄金家族”的继承权——只有成吉思汗的子孙才能当大汗。这个观念在蒙古人心里根深蒂固,后来明朝的时候,蒙古草原还是黄金家族的子孙在统治。

然后军里搞了“千户制度”,把传统的部落打碎,所有百姓都编成千户,分给有功的臣子或者贵族。千户下面再分百户、十户,平时放牧,打仗全民皆兵。这样既方便统治,战时又能快速集中兵力。

他还怕千户势力太大,搞了个“怯薛军”,直接听大汗指挥,成员都是贵族子弟或者各千户抽的精锐,地位比普通千户高。还有“质子制度”,千户长、百户长的儿子都得送到大汗身边当人质,这样大汗就能控制各地了。

四、打仗能发财,谁不爱?

成吉思汗个人魅力是强,有时候对手阵营的人都会帮他,但光靠这个可不行。打仗这么危险,士兵们总得有好处。蒙古人虽然实诚,也不傻,不可能白打仗。

成吉思汗是如何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变成一个空间绝后的大帝国的 (成吉思汗是如何建立大蒙古国的?)(图1)

成吉思汗搞了“军功分配战利品”的制度——不管你是什么贵族王公,到战场上就得凭本事,谁功劳大,分到的战利品就多。这招太管用了,大战前根本不用动员,士兵们士气高得很,因为打仗就能发财啊!这样整个蒙古内部不会内耗,能拧成一股绳对外打,制度上就形成了一支拳头,帝国崛起才有保障。

蒙古帝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扩张这么快,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不过它自身问题也不少,后来蒙哥一死,帝国就分裂成好几个汗国,忽必烈建的元朝慢慢也被汉化了。但蒙古骑兵在世界战争史上的地位,那真是没得说,辉煌到今天都让人记得。


上一篇: 蒙古著名战将-成吉思汗麾下四骏之一-赤老温是什么人 (蒙古著名战将有哪些) 下一篇:阔亦田之战成吉思汗出于弱势-成吉思汗是如何打败札木合的 (阔亦田之战双方兵力)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