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丘处机是怎么改变中国历史的 (丘处机百科)
金皇统八年,1148年,,即宋金绍兴和议七年后,登州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市,的滨都里,有一户姓丘的人家,诞下一个男婴,这男孩小名丘哥,听起来有几分霸气,丘哥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父母的尸骨还被草草埋葬...
金皇统八年(1148年),就是宋金绍兴和议七年后的光景,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滨都里,有户姓丘的人家,添了个男娃。这孩子小名丘哥,听着就带股子劲儿。
丘哥命苦,自小父母都没了,孤零零一个人。他爹娘的尸骨当时草草埋了,直到后来他出了名,乡里人才帮着挪了个好地方下葬。
那时候,小伙子们要么下地种田,要么埋头读书求功名,丘哥不一样,年纪轻轻就迷上了道家那套“玄风”,二十不到就想着修道。
没多久,丘哥就离开家,跑到昆嵛山修道,那时候他也就19岁。
修道这事儿,自己瞎琢磨哪行啊?丘哥在山洞里闷了好几个月,一点门道没有,差点儿打退堂鼓,正准备走人。
巧了,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正好路过昆嵛山。丘哥早就听说这位高人,赶紧跑去拜师,王重阳一看这年轻人挺合心意,当场就收了。
王重阳挺高兴,还写了首打油诗:“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余缓缓收轮线,拽入蓬莱永自由。”从此,丘哥改名丘处机,号长春子,和马钰、谭处端他们几个成了“北宗七真”。
丘处机的师父王重阳,那也是个狠人。出身名门,年轻时文武双全,考中举人,后来还抗过金、造过反,是个有野心的“愤青”。
可惜啊,王重阳的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靖康之后,抗金事业一波三折,他受挫了,干脆搞起了行为艺术——在终南山挖了个“活死人墓”,牌子上写着“王害风(王疯子)灵位”,自己住里面琢磨学问,改变不了世界,至少不被世界改变。
看透了的王重阳,后来出家修道,创立了全真教,让快没落的道教又活了过来,后来金、元统治者都挺捧他。
金庸写小说的时候,把这些史实拿去用,把王重阳写成武林高手,他笔下的全真教,既是道家又是武林门派,挺带感,就是弟子们武功不咋地,老当配角,还总闹笑话。
当然,小说嘛,茶余饭后看看就行。实际上,文武双全的王重阳没参加过华山论剑,也没跟林朝英有什么恩怨情仇,丘处机自然也没路过牛家村。
丘处机跟着王重阳修行的时间不长,就三年,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就没了。不过,丘处机被师父“传教济世”的思想影响挺深。
守完丧,丘处机开始闭关,一关就是十三年。这期间他到处云游传道,还学王重阳当年在墓里苦修,先后躲在磻溪和饶州龙门山。他没衣服穿,就跑到七里外的虢县城讨破布,“一笠一蓑”,冬天夏天都不换;喝的是山里的泉水,一天只吃一顿饭。就算这样,他还手不释卷,没钱买书就借,虢县的银张五秀才就老借书给他,丘处机还写诗感谢:“顾我微才弘道晚,知君博学贯心灵。嘲吟不用多披揽,续借闲书混杳冥。”
还有个八卦,说丘处机在磻溪、龙门修行时,为了静心,自己把自己给阉了,差点儿没命。这事儿真假难说,但传得挺广。他长相白皙秀美,不蓄胡须,明人王世贞看他的画像都说“长春真人像白皙,然肤理羧皱,无须,若阉宦然”。就因为这,明代宦官居然拜他为行业神,丘道长要是知道了,不知道啥反应。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苦修十三年的丘处机出山,成了全真教新掌教,这下眼界可打开了。
出家人也掺和政治,丘处机的政治意识还特别强。全真教能传得这么广,一方面是金、元统治者捧,另一方面是百姓信服,这些都少不了丘处机的功劳。
小说《射雕》里,丘处机为了抗金到处跑,其实啊,他那时候挺受金朝统治者待见的,好几次进宫,跟皇亲国戚谈笑风生。
当时金朝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人称“小尧舜”。但他对佛道挺抵触,因为大定年间有个叫智究的僧人想用宗教搞起义,被金朝灭了,牵连四百五十人。从那以后,金世宗禁止民间随便建佛寺道观,一听全真教就想到东汉黄巾军,怕闹“张角斗米之变”。丘处机的师兄马钰掌教时,就被这么赶回老家了。
统治者嘛,总是拧巴——一方面抵制迷信,一方面又想求仙拜佛。京城泸沟河老决堤,金世宗末年突然安定了,他以为是之前封河神为平安侯显灵了,对全真教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时候金世宗年纪大了,也想找丘处机问长寿的法子,几次召见他,还给王重阳塑了像,这是全真教第一次被朝廷正式认可。
丘处机见了金世宗,跟他说“修身要寡欲,治国要保民”。金世宗听着挺懵,但也没反驳。可惜这老头一边养生一边沉迷酒色,六十多岁就扛不住了,朝会都得两个人搀着。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他没了,事实证明,再熬夜,泡枸杞也没用。丘处机刚找到个靠山,说倒就倒了。
第二个捧全真教的,是金章宗的宠妃李师儿。李师儿出身低,后来得宠,位同皇后,她家鸡犬升天,她哥以前当盗贼的,照样当官。这剧情是不是有点眼熟?李师儿嫉妒心重,章宗临幸别人,她就使坏让人流产,最后章宗没儿子。现在宫斗剧的招数,都是她玩剩下的。
李师儿自己没孩子,就看上了全真教,想请道士们作法“祈嗣”。她一影响,章宗也改了“禁罢全真”的政策,对丘处机挺客气。好好的全真教,愣是被她搞成了不孕不育医院。
这么求子,肯定没戏,相信科学才行。章宗死后没儿子,李师儿掺和着改立新帝,金朝宗室内斗,国力眼看着就垮了。
这时候蒙古崛起了,金朝内忧外患,丘处机越来越失望。贞祐四年(1216年),金宣宗请他进京,丘处机不去,觉得金朝皇帝“不仁”。
南边还有大宋呢。《射雕》里丘处机总说自己是“靖康遗民”,给郭靖杨康取名,其实他和南宋关系不近。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宋宁宗请他去临安,丘处机觉得南宋朝廷“失政”,直接拒绝了。
宋、金都病入膏肓,丘处机心里,能成大事的只有成吉思汗。那时候他在河北,亲眼见过蒙古铁骑的凶残,他支持蒙古的霸业,但看不得百姓遭殃。
大安三年(1211年),成吉思汗攻金,野狐岭一战,金军三十万主力没了,“死者蔽野塞川”。至宁元年(1213年),蒙古三路攻金,第二年破九十余郡,占领中都,金朝宗室南迁。蒙古军一共破城八百六十二座,所到之处残杀掳掠,“河朔为墟,荡然无统”,这就是“贞祐之乱”,惨得不输“靖康之变”。
丘处机看不得百姓遭殃,到处奔走安抚。全真教书上说他不费一兵一卒招抚了红袄军杨安儿所部,“皆倒戈拜命”,这肯定是假的。不过他带着教众在战乱中积德行善,是真的。
成吉思汗身边的人早跟他提过丘处机,懂医的刘仲禄说:“中原有丘处机,年寿三百,有保养长生之秘术。”三百岁当然是吹牛,但对君主来说,长生不老谁不想要?杀人不眨眼的成吉思汗也动了心。
当时成吉思汗正西征到乃蛮旧地,让耶律楚材写了诏书,派刘仲禄去中原请丘处机。
兴定四年(1220年),丘处机接到诏书,立马带着十八个徒弟决定西行。这既是想振兴全真,也是想劝成吉思汗别乱杀人,就像他弟子尹志平说的:“道其将行,开化度人,今其时矣。”
丘处机先到了已被蒙古攻下的燕京,不巧成吉思汗正在打花剌子模,见不着,只能在燕京等着。第二年,他知道了成吉思汗的下落,毅然从燕京出发去中亚,这一趟要走三万五千里。临走前朋友来送,问什么时候回来,丘处机自己也说不准,叹了句:“三年吧!”转身就走了。这一年,他已经74岁,这一路多难熬啊,三年后还能再见面吗?
丘处机从宣德州北上,经过抚州(今内蒙古兴和县),这地方燕子多,叫“燕子城”,是去张家口恰克图的必经路。当时农历二月,春寒料峭,大漠更冷,他顶着风沙穿过沙漠,到了蒙古高原的达里诺尔湖。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辰驻扎在这儿,对他挺客气,让他休息了两天,还给了几十车马。
之后他沿着契丹故地继续西进,六月底到了成吉思汗的斡耳朵宫帐。皇后请他进帐,每天给奶酪,金岐国公主听说他来了,还派人送来了御寒的东西。丘处机没多待,休整好又走了。
到了田镇海城(今蒙古科布多省东南),被掳来的金朝宗室和汉人工匠见了丘处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丘处机心里挺难受,留下弟子宋道安等九个人安抚这些遗民,还在边城建了个栖霞观。
一路西行,只见蒙古军攻下的城市都成了平地,百姓死伤惨重。蒙古骑兵占了城,常把百姓士卒拉到漠北当奴隶,路上累死冻死的十有七八。这场景更让丘处机坚定了要劝成吉思汗停止杀戮的决心。
之后经过回纥城(今新疆吐鲁番),穿过准噶尔盆地的戈壁和沙漠。
年过七旬的丘处机身体还挺硬朗,但弟子赵道坚撑不住了,走到赛兰城(今哈萨克斯坦)时,不幸病逝。丘处机心里难受,把爱徒葬在城东高原,忍着悲痛,转头继续往西走。他知道,只有达成目标,弟子的牺牲才有意义。
1222年十一月,折腾了一年多,丘处机终于到了花剌子模的首都撒马尔罕。这个被说成“人间最美天堂”的地方,早就面目全非了。这一年,成吉思汗水淹花剌子模,蒙古铁蹄踏破呼罗珊地区,杀戮不断。这时候成吉思汗驻扎在八鲁湾草原,离撒马尔罕不远,丘处机看着沿途百姓受苦,只想赶紧见到他。
成吉思汗一见丘处机,张口就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您老远来,有啥长生不老药给我吗?)丘处机回答:“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有养生的方法,没有长生不老的药。)成吉思一听挺感兴趣,免了他跪拜,让他站着行叉手礼就行。之后几个月,丘处机先后三次觐见讲道,还跟他聊了十二次天。
丘处机把毕生所学都拿出来了,跟成吉思汗谈天下大势,提了三点建议:一是爱惜百姓生命,好生恶杀是天道;二是清心寡欲,积善修福才能长寿;三是中原地大物博,好好经营能成霸业。为了让他停止杀戮,丘处机“拳拳以止杀为劝”(反复劝他别杀人)。成吉思汗挺认可,既然没长生药,他也开始反思,重新琢磨蒙古的未来。
不过丘处机西行“止杀”的事儿,一直有争议。比如元史专家杨讷说这是道家夸大。但当事人耶律楚材写了《玄风庆会录》记录对话,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姚从吾先生认为这是“丘处机与诸大弟子合著之旅行传道报告”。这些证据表明,丘处机确实打动了成吉思汗,让他改了些过激政策。
清朝的乾隆帝也佩服丘处机,给他写过一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