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都把钱用在什么地方-清朝灭亡后国库剩下十个银元 (清朝都把钱用在哪里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国库,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过华清宫,李约我们在一些历史剧当中,发现许多人都很羡慕户部尚书,这是因为户部...
清朝国库到底有多少钱?可能很多人没想过,清朝灭亡的时候,国库里居然只剩十块银元。这事儿说出来谁信?但确实是袁世凯打开库房时看到的景象——空空荡荡,就十枚银元躺在那儿,连个响儿都没有。
咱们平时看历史剧,总觉得户部尚书是个肥差,掌管着国家钱袋子,权力大得很。确实,古代户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除了皇帝,就数他管钱最多。刚中举的读书人挤破头想进户部,不光是为了实现抱负,也是知道这地方“油水”足。可你想啊,管钱的位子,想干实事的人盯着,想贪墨的人更盯着。户部尚书这么重要,说明啥?国家财政,真是一个命根子。

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苦?古代国家的钱,大部分从税收来。封建社会嘛,剥削是常态,百姓交完各种税,还得服劳役。说白了,就是给皇帝免费打工——修皇陵、盖宫殿、治黄河,哪样不要人?大批青壮年被征走干活地里的活儿谁干?收入少、支出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遇上好皇帝,税少点、劳役轻点,百姓能喘口气。可遇上昏君,那就惨了。各种名目加税,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造反。就像秦二世的时候,陈胜吴广去服徭役,遇上大雨耽误了工期,按律当斩。前有狼后有虎,干脆反了算了——这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由来。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快完蛋的时候,国库为啥空成这样?其实古代国库分两种:公库,是国家的钱,用来搞建设;还有一个是皇帝的“小金库”,他想咋花就咋花。清朝最风光的时候,国库也鼓鼓的,可到了晚清,钱都去哪儿了?

大头就是赔款。晚清打不过西方列强,割地赔款是常事。《南京条约》赔英国一千多万两,《马关条约》日本要了两亿两,《辛丑条约》更狠,总共十亿两!那时候清政府一年税收才几千万,根本填不上这窟窿,只能拿关税、铁路的钱抵债,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越补越空。

除了赔款,清朝自己人也“烧钱”。满人入关后,八旗子弟是贵族,不读书也能当官拿俸禄。官员队伍臃肿得不行,光养着这些人就够呛。更气人的是,八旗子弟整天游手好闲,铺张浪费,花钱跟流水似的。国库本来就不富裕,这么一折腾,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啊,清朝那会儿,老百姓被榨得干干净净,税收收不上来,统治者还瞎挥霍,再加上赔款,老底败光不说还欠一屁股债,国库剩十块银元,也就不奇怪了。
参考资料:《过华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