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和朱祁钰哪个好-对于明朝来说谁做皇帝更好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祁镇和朱祁钰,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论能力,朱祁钰的能力在朱祁镇之上,论对大明的贡献,朱祁钰对大明的贡献毋庸置疑也远在朱祁镇之上,朱祁镇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个灾难,而化解了这个灾难...
要说能力,朱祁钰可比朱祁镇强多了。
对明朝的贡献?那更不用提,朱祁钰的贡献甩朱祁镇好几条街,这事儿没跑儿。
朱祁镇对明朝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而把这场灾难给化解了的,正是朱祁钰。

明史里评价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稗政”说白了就是过错。
可这话也太客气了,朱祁镇犯的错,哪是“无甚”,简直是足以亡国级别的!
1449年,朱祁镇被宦官王振忽悠着要去亲征,大臣们怎么拦都拦不住。
结果呢?
朱祁镇带着王振威风凛凛地出去“玩”了一圈,王振丢了命,朱祁镇自己也成了也先的俘虏。
他是一国之君,让人给抓了,这对明朝来说,绝对是晴天霹雳。
国不可一日无君啊,皇帝让人俘虏了,朝廷还怎么转?
也先呢,也把朱祁镇当成了人质,用来要挟明朝。

当时明朝其实有三个选择,也是大臣们因为朱祁镇被俘吵出来的三个主意。
第一,不管也先要多少钱,都得把朱祁镇赎回来。
第二,不管也先拿朱祁镇怎么威胁,咱当没看见,直接把朝廷搬到南京去。
第三,既不花钱赎人,也不南迁,就跟也先硬碰硬。
除了第一个,对朱祁镇来说,后面俩可能都得死。
可不管选哪个,对明朝来说,都可能走上绝路。
不过第二个选择其实相对稳点,就算南迁了,顶多变成第二个南宋,好歹能苟着。
再说到了南方,换个皇帝不就完了,掌权的大臣还是那些大臣。
所以当时大部分大臣都想着让朝廷南迁。
就在这节骨眼上,于谦和朱祁钰站出来了!
于谦直接放弃朱祁镇,转而拥立朱祁钰当皇帝。
朱祁钰可比朱祁镇聪明多了,他知道于谦是个能人,为了报答拥立之恩,也选择了支持于谦。
就这么着,因为朱祁镇瞎折腾摇摇欲坠的明朝,在于谦和朱祁钰的力挽狂澜下,总算稳住了!
要是当时没有这俩人,明朝1449年可能就成第二个南宋了,哪还能撑到1644年?
于谦功劳大,没错。
但朱祁钰的功劳,更大。
要是把朱祁钰换成朱祁镇,他能全力支持于谦?
朱祁要不支持于谦,明朝1449年那危机根本不可能那么惊险地渡过去。
毕竟也先再来的时候,是于谦一手部署的战略!
靠着于谦的战略,明朝才打退了也先。
对这么个差点让明朝崩盘的朱祁镇,明史就给了句“无甚稗政”,真够客气的了。

再说朱祁镇复位后都干了啥?
当初忽悠他亲征、让明朝陷入危机的王振,他转头就给王振翻案,还建了旌忠祠。
明史都看不下去了,说他“复辟之后还念念不忘,也太沉迷了吧”!
而一手救了明朝、让国家又续了近两百年的于谦,朱祁镇直接给杀了。
这可不是昏君是啥?
于谦虽然没管朱祁镇的死活,但他对得起明朝啊!
还有郭登,郭英的孙子,朱祁镇复位后二话不说就把他贬了。
为啥?
也先俘虏朱祁镇后到大同,让大同守将郭登开城门交赎金,郭登为了全城百姓,没答应。
他要是开了城门,也先能放过大同?烧杀抢掠少不了。

可朱祁镇就记恨这事,复位后报复郭登。
朱祁镇早就不只是“庸”,是“昏”了。
不过他这辈子就干对了一件事:废除了宫妃殉葬。
再看看朱祁钰呢?
在于谦拥立下当了皇帝,然后选择信任和支持于谦。
他不仅靠于谦救了急,稳稳坐稳了皇位,而且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慢慢缓过来了。
朱祁镇在位时把明朝搞得乌烟瘴气,还因为被俘差点让明朝亡了。
说朱祁镇是明朝的灾难,那朱祁钰就是化解这场灾难的人,是明朝的救星。
要是让朱祁钰多活十年,有于谦辅着,明朝国力就算不能恢复巅峰,至少也能回来一半。
可惜,天不假年。

当然朱祁钰也做错了一件事:间接导致了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为啥发生?就因为朱祁钰没及时立太子!
朱祁钰坐稳皇位后,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太子,可惜朱见济早早夭折了。
当时有人劝朱祁钰再立朱见深当太子,他却因为朱见深不是自己儿子,拒绝了。
也正因为他没立太子,才给了石亨、曹吉祥他们发动夺门之变的机会。
夺门之变,让明朝又落到了朱祁镇手里。
明朝又到了朱祁镇手里,朱祁钰和于谦做的努力,全白费了。
朱祁钰自己也被废了,于谦更因此丢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