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朝军队为何一直能以少胜多-唐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为什么唐朝兵力这么少)

唐朝的军队在皇权统治及国家军事力量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德四年,虎牢关大战,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铁骑击败十五万大军,俘虏窦建德,贞观四年,李靖率...

admin

唐朝那会儿的军队是真猛啊,随便拎出来一场仗都能让人津津乐道。就说武德四年的虎牢关之战吧,李世民带着三千五百铁骑,愣是把窦建德的十五万大军给打趴了,连窦建德都给俘虏了。后来贞观四年,李靖又带着三千精锐,直扑突厥王廷,颉利可汗吓得丢盔弃甲跑路。贞观十二年,牛进达带点人就打退吐蕃二十万大军,贞观十三年李世勣六千骑兵在诺真水干翻薛延陀二十万,还有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带三万打高丽十五万,赢了驻跸山大捷……

《孙子兵法》里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冷兵器时代啊,以少胜多太难了,可唐朝军队偏偏总爱以少打多,还每次都能赢,这到底是啥原因呢?

唐朝军队为何一直能以少胜多-唐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为什么唐朝兵力这么少)(图1)

其实啊,打仗这事儿,光靠将军会谋略、士兵不怕死还不够,国家政策、社会风气这些乱七八糟的因素影响也很大,咱一个个来说说。

先说说政策这块儿。那时候铁犁啥的好用又便宜,农民自己家就能深耕细作,门阀大家没啥优势了,农民们也不用依附他们了,均田制一推,老百姓特欢迎。政府直接管着的农户比以前朝代多多了,兵源质量就上来了。

唐朝军队为何一直能以少胜多-唐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为什么唐朝兵力这么少)(图1)

政府还完善了府兵制,全国搞了六百多个折冲府,规定只有家里过得去的中上等富裕子弟才能自愿当兵,还能免税免徭役,但打仗用的武器、铠甲、马匹都得自己掏钱买。为了让大家打仗更积极,还有勋田制,战功分十二个勋爵,从武骑尉到上柱国,赏的勋田从六十亩到三十顷不等。这样中等农民能变富,富的能成地主,有了这条上升路,打仗就不光是朝廷的事,跟每个士兵都挂钩了。所以李世民打高丽的时候,好多没选上府兵的农家子弟,都跟着大军出征想立功,这农民的支持,才是关键啊。

再来说说尚武精神。唐朝人爱打仗,主要有俩原因。一个是统治阶级,他们出身关陇军事集团,以前都是代北武人,胡汉杂居,威望都是靠战功挣来的,所以普遍崇尚武力。李世民当皇帝后,还经常带侍卫在显德殿前练骑射、比武艺,赢了有奖。

另一个是社会风气,那时候流行豪侠尚武,李渊起兵时就让李建成“于河东潜结英俊”,让李世民“与晋阳密招豪友”,他女婿柴绍“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王维还写过“使气公卿坐,论心游侠场”,可见当时游侠好武多盛行。这种伸张正义、豪迈的劲儿,让唐朝社会特看重武功,军人哪能不血脉喷张,斗志昂扬? 唐朝军队为何一直能以少胜多-唐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 (为什么唐朝兵力这么少)(图1)

还有装备这块儿。前面说过,唐朝军人打仗的武器、铠甲、马匹都得自己备,这些装备不光关系命,还关系能不能立功、当地主,所以他们特看重自己的装备。《新唐书》里说,每个士兵都有弓一张、箭三十支、横刀一把,长枪或马槊、长戟这些武器,还有一副铠甲,骑兵还有护腿、膝盖和马匹的铁甲。

单兵装备这么全,当时全世界估计也就唐朝军队能做到。而且远中近武器都齐了,像李世勣带六千唐军在诺真水打薛延陀时,需要战术,让三千骑兵下马,用长枪和横刀近身肉搏,结果干翻了二十万骑兵,装备多好、单兵素质多强,一看就知道了。


上一篇: 但为何后来会被募兵制所取代-府兵制缔造了唐朝盛世 (可是为什么后来你还是变了) 下一篇:唐朝真的很开放吗-历史上的唐朝是什么样的 (唐朝真的很开放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