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元朝是个怎样的朝代-儒生真的会受到歧视吗 (元朝是个怎样的王朝)

对元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元朝儒生受歧视?元朝一桩常让后世读书人泪奔的槽点,就是,儒生受歧视,以元代南宋遗民谢枋得的形容说,九儒十丐,元朝读书人堪比乞丐,的说法...

admin

元朝这朝代,总让人觉得又野又神秘,尤其是那些流传甚广的“槽点”,细究起来简直能让人掉下巴。比如“儒生受歧视”这事儿,后世读书人听了都眼眶发红,南宋遗民谢枋得直接说“九儒十丐”,意思是元朝读书人地位比乞丐还低。可真翻翻元朝历史,这话听着心酸,细想又有点想笑:当乞丐能有这待遇?

元朝的社会阶层里,读书人其实有个专属身份——“儒户”。元朝灭南宋前,北方儒户才三千八百多户;等南宋没了,南方儒户直接冲到十万户。这“儒户”特权可不少:身份能世袭,每户至少得有个子弟读书,在学里还能混两顿免费饭。最让人眼红的是免税——就算普通儒户,除了基本地税,其他啥差役都不用干。那些家里有钱的书香门第,更是一代代吞并土地,把空子钻得溜溜的。所以哪怕元末天下大乱,饿死的人铺满路,江南的儒户们照样天天诗会酒会,活得比谁都滋润。

元朝是个怎样的朝代-儒生真的会受到歧视吗 (元朝是个怎样的王朝)(图1)

不过后人揪着“歧视”不放,还是因为元朝科举太不靠谱。科举时开时停,总共就搞了四十一年。靠科举当官的,在元朝官场里本来就是“边缘人”。更坑的是,每次会试就录一百人,汉人、南人各分二十五名。大多数读书人想当官?要么掏钱买,要么从底层小吏慢慢熬。可就算这么苛刻,元朝的进士们对朝廷还挺忠心。元末农民起义一起,为元朝“殉节”的进士居然有四十二个。连明朝建国时,元朝贵族要么跑路要么投降,反倒是那些在元朝混过功名的士大夫,一个个宁死不屈。

虽然这些“宁死不屈”的故事没农民起义声势大,但也够说明:元朝这套“养士”方法,真养出不少死心塌地的人。

二、元朝有个“最牛假币团伙”

元朝纸币用得溜,设计也科学,准备金充足,防假币的法律还挺严。但在江西铅山一个“黑社会”面前,这套完美措施直接被按在地上摩擦——青蚨盟会。

青蚨盟会是铅山人吴友文搞的假币窝点。比起以前小打小闹的假币贩子,这组织严密得很:从造假币到发假币,再到勾结官员,分工明确,还有专门的打手。巅峰时期成员几百号,假币不光在内地流通,甚至卖到蒙古地区,上当的人能绕三圈。

元朝是个怎样的朝代-儒生真的会受到歧视吗 (元朝是个怎样的王朝)(图1)

这么干,青蚨盟会肯定赚得盆满钵满。吴友文这大佬,十几个小妾全是抢来的,没人敢管?铅山州的官吏全被他收买了,连衙差都是他家的狗腿子兼职。谁敢去告状?前脚刚出衙门,后脚状纸就落他手里,不死也脱层皮。

这么个硬茬子,元朝居然让他横行了十年,直到清官林兴祖来当铅山知州,才被端掉。可这时候多少假币流出去?早就成糊涂账了。

但吴友文这操作,在元朝高官面前就是“弟弟”:宰相绰斯戬看上假钞生意,连组织都懒得建,直接把朝廷印钞的雕板搬回家,想印多少印多少,换成金银存起来——比起这“大硕鼠”,吴友文顶多算只“小老鼠”。

这么大的元朝,最后不就是被大大小小的老鼠啃光的?

三、元朝赋税真那么轻?

元朝总被人夸“赋税轻”,听着像爱惜民力,但细品全是坑。

明朝刚建国时,一堆元朝遗民就天天吹元朝“赋税轻”。明朝三百年里,不少名人也跟着附和,比如朱国桢说元朝“赋税甚轻,徭役极省”,于慎行更夸“赋税简宽”,好像元朝是人间天堂。

可账面上轻,不代表老百姓真轻松。元朝灭南宋时,废了宋代的杂税徭役,商税改成三十取一。南北统一后,北方收丁税地税,南方收夏秋两税。但实际操作?呵呵。

元朝最大的毛病,就是“迄无田制”——版图那么大,连块地都没好好丈量过。全国有多少耕地?能征税的地有多少?历任元朝君臣都是“糊涂蛋”。忽必烈时期试着清丈土地,结果各级官吏层层瞒报,最后雷声大雨点小,接着糊涂下去。这么搞,土地兼并越来越狠,“私田跨县邑皆无算”,地都被大户占了,国家收税的地越来越少,税只能往老百姓头上压。

江南地区最明显,那些享受特权的儒户疯狂兼并土地,搞得“吴人兼并武断……而小民皆无盖藏”,老百姓连口粮都存不下。

元朝是个怎样的朝代-儒生真的会受到歧视吗 (元朝是个怎样的王朝)(图1)

除此之外,各种“加税”多如牛毛。理论上“三十取一”的商税,忽必烈晚年就开始加,到了元中期,涨了一百倍。茶税更狠,涨了六十倍。还有“河流”“山场”这些“额外税”,官府想起什么就加什么,简直是把老百姓当提款机。所有“乱收费”都“凿空取之于民间”,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徭役差役也多到离谱。开国时废了宋代的旧制,后来又各种新名目加徭役。就算“税轻”的江南,也是“浙右病于徭役”,而且富人没事,穷人直接破产失业。1334年一场灾,浙江一地就饿倒五十七万户。

这才是元朝“赋税轻”的真相:表面繁荣,实际管理稀烂,老百姓苦不堪言。为啥还有人念叨“税轻”?因为士大夫们不疼——板子没打在自己身上,当然不知道痛。

几百年后再看,这痛不光扎心,更得让人警醒:有些“轻”,不过是压在别人身上的重担罢了。


上一篇: 不顾百姓死活只为自己的利益-元朝最大的贪官-阿合马 (不管百姓死活的诗句) 下一篇:唯一能够力挽狂澜的人-脱脱帖木儿在元朝是什么样的存在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