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他做了什么?-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 (他做了什么?用英文怎么表示?)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明朝大臣叶伯巨的故事,公元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正在中书省处理,福建参政魏鉴鞭打...

admin

1376年九月,明朝洪武九年,朱元璋正忙着处理福建参政魏鉴鞭打奸吏的案子,钦天监监正突然求见。朱元璋宣他进来,监正一脸凝重:“陛下,近日五星紊度,日月相刑,星象异常。”古人信这个,这种天象一般只有君王无道的时候才会出现。朱元璋心里一咯噔,赶紧和右丞相胡惟庸商量,下了一道诏书:让天下大小官员都可以上书提治国建议。

他做了什么?-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 (他做了什么?用英文怎么表示?)(图1)

朱元璋没想到,这诏令一发,全国上下可热闹了,其中山西平遥有个七品小吏,直接闹得明朝都知道他,最后还把命搭进去了。这人叫叶伯巨。

叶伯巨,字居升,浙江宁海人。洪武初年被选到京城太学读书,后来在平遥当了个训导,就是管教育的七品官。叶伯巨从小熟读经史,肚子里有墨水,说话一套套的,挺有想法。朱元璋的诏书送到平遥县,叶伯巨坐不住了——他早想给皇帝提建议了!于是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递交上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奉召陈言疏》。

叶伯巨寻思,自己琢磨了这么久明朝的政局,这万言书要是能让朱元璋看到,指定能被重用,说不定还能一步登天。结果他只猜对了开头——朱元璋确实重视他,但重用?想多了。《明史》里写了:“书上,帝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意思就是朱元璋看完这万言书,气得直拍桌子,下令:“快把这小子抓来!我要亲手射死他!”

叶伯巨到底说了啥,让朱元璋这么大火?其实这万言书挺长,但主要就指出了明朝初年三大弊政:分封太侈、用刑太繁、求治太速。

他做了什么?-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 (他做了什么?用英文怎么表示?)(图1)

先说“分封太侈”,就是说明朝初年,朱元璋把儿子们都封了藩王。叶伯巨觉得,宋朝、元朝皇室太弱,国家才不稳。朱元璋要是大肆分封,皇室力量更弱,到时候藩王既有军队又有地盘,几代人下来,朝廷根本管不住。要是不削藩,他们尾大不掉;要削藩,他们肯定造反,到时候乱子更大。他还说:“诸国各尽其地而封之……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怨,如汉之七国,晋之诸王。否则恃险争衡,否则拥众入朝,葚则缘间而起,防之无及也。”

其实叶伯巨这话挺在理,但直接戳到了朱元璋的痛处。朱元璋心里想:我儿子们都姓朱,以后肯定帮我朱家守天下,你小子在这儿挑拨什么骨肉关系?于是下令把叶伯巨抓进京城。

除了“分封太侈”,叶伯巨还说明朝“用刑太繁”,意思是朱元璋动不动就上酷刑,监狱都快塞不下了,应该学学唐太宗,以德服人。这话让朱元璋更不痛快了。

最后“求治太速”,叶伯巨觉得治国不能太急,得慢慢来。比如春天让地方督促耕种读书,结果下面的人光顾着写漂亮报告,根本不下田,这样搞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他还举了例子:州县给里长、甲长下文书,让他们注意耕种灌溉、督促学子,结果这些人只琢磨怎么把回文写得漂亮,根本没去田间地头,最后都报政绩给朝廷,上面越急,下面越敷衍。

他做了什么?-明朝大臣叶伯巨为何会被朱元璋处死 (他做了什么?用英文怎么表示?)(图1)

朱元璋这人吧,特别“自信”,叶伯巨用大篇幅批评他的政策,他根本接受不了,尤其是“分封太侈”,直接碰了他的逆鳞。一怒之下,下令抓叶伯巨,说要亲手射死他。

可怜叶伯巨,朝廷来人“请”他去京城,他还以为要升官了,直到死才明白,自己遇到的是宋仁宗那样的明君吗?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有人说叶伯巨被朱元璋射死,也有人说死在狱里,反正从那以后,洪武一朝再没人敢像他那样提建议了。

23年后,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子造反,大家才反应过来,叶伯巨当年说的没错。又过了三年多,朱棣打进南京,建文帝不见了,叶伯巨那句“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根本不用等几代,一代人就应验了,真是说中了。

叶伯巨的预言成真了,朱元璋的“自信”也变成了“自负”。要是朱元璋地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年杀了这个说实话的人呢?


上一篇: 它与禁军在哪些方面有着区别-锦衣卫作为明朝特有的机构 (它与禁军在哪里相遇) 下一篇:图谋皇位-历史上真实的曹吉祥-明朝野心最大的太监 (图谋篡位什么意思)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