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用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 (曹利用是好的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利用的仕途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有人说宋朝是文人最幸福的一个朝代,只要通过科举入仕进入官场,为官期间不要犯错,一辈子衣食无忧问题不大,的确在宋朝做一个文...
聊聊北宋曹利用的仕途,这故事挺有嚼劲的。都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科举入仕后只要不犯错,基本能安稳过一辈子。这话倒是不假,但宋朝官场的水,深着呢,光有能力可不够,情商低,本事再大也难出头。
北宋时期文官的地位确实高,但官场里头,光会写文章、能办事,不一定就能爬得快。就说曹利用吧,他这辈子的高光时刻,绝对是代表宋朝跟辽国签了澶渊之盟。当时辽国20万大军打过来,朝廷都慌了神,宋真宗更是一筹莫展,全靠寇准劝着才御驾亲征。结果两军在澶州遇上,辽军统帅萧挞凛被射死了,辽军一下子乱了阵脚,按理说该趁胜追击,可宋真宗压根就没想打到底。
宋真宗一看宋军占了便宜,赶紧琢磨着和谈,曹利用就被派去当使者。临走前宋真宗特意交代:“只要不割地,赔点钱、给点珠宝都好说。”曹利用到了辽营,辽国那边又吓唬又利诱,他愣是顶住了,最后谈成了每年给辽国30万岁币,算是给北宋换来了暂时的和平。现在看这条约挺屈辱,可当时正合了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思。曹利用一回朝,立马成了大功臣,之后表现也还行,攒下了别人比不了的政治资本,没过多久就被宋真宗提拔成枢密使,跟宰相平起平坐。
曹利用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仗着功劳大,行事越来越张扬。按理说宰相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曹利用虽然不是宰相,却总想着让朝廷把他的官职排到宰相前头。他有功在先,朝廷也只好迁就着他。
公元1022年,宋真宗没了,13岁的宋仁宗继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从幕后走到台前,正需要帮手拉拢人心,曹利用就成了她的目标。刘太后在大臣面前对曹利用客客气气,可曹利用没明白她的意思,反倒比宋真宗在位时更横了。刘太后想试探试探他——毕竟主少国疑的时候,最怕权臣坐大。曹利用见刘太后也“尊敬”他,更不收敛了,一举一动都被刘太后看在眼里。
刘太后这人挺有耐心,想提拔自己娘家人,曹利用却三番五次拦着。刘太后表面没说什么,心里早就对他不满了。曹利用当枢密使那会儿,手握大权,总爱提拔自己的亲信。他侄儿曹汭在赵州当兵马监押,后来有人告发曹汭谋反,曹汭被处死了,曹利用也跟着受牵连。刘太后趁机想严惩他,曹利用平时太嚣张,朝里几乎没人替他说话。这时候宰相王曾站出来为他说话,曹利用才没被重罚,削了枢密使的职务,外放当官。在外放期间,他又被一贬再贬,还一直被盯着,没多久就自杀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儿多了去了,汉朝的韩信、霍光,清朝的年羹尧、和珅,都位高权重,风光一时,可树敌也多。官当大了,能守住初心不容易,要是还不知道收敛,最后肯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权力能让人名垂青史,但也能让人摔得粉身碎骨,这话真是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