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北宋的皇帝大多都比较懦弱 (揭秘为什么徒弟都怕郭德纲)
1004闰9月,辽军在承天皇太后和圣宗的率领下大举南下,入寇宋境,经过两个月的战斗,推进到黄河北岸的澶渊,此地距离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仅仅只有100公里左右,但是,彼时的宋军主力部队在此进行了顽强抵抗,遏...
1004年闰九月,辽军打着承天皇太后和圣宗的旗号,浩浩荡荡杀进宋境,俩月不到就打到了黄河北岸的澶渊——离北宋都城汴梁也就一百公里地儿。不过当时宋军主力死守着,硬是把辽军攻势摁住了,俩人就在那儿干瞪眼,对上了。
刚听说辽军入境,参知政事王钦若就偷偷跟宋真宗商量:要不咱跑江宁去?还好宰相寇准眼睛一瞪,非逼着真宗御驾亲征,不然哪有后来的《澶渊之盟》?真宗要是真跑了,华北估计比实际沦陷早120年。
说真的,宋军在中原王朝里战斗力排倒数,但宋真宗这胆小(或者说“怂”)真没道理。从太宗灭北汉统一天下到辽军入侵,才20年啊,禁军还没退化到不堪一击的地步,再说了,宋朝人口多、地盘大、钱袋子鼓,打持久战完全没问题嘛。
到了1126年初,金兵又打过来,兵临汴梁城下,宋徽宗第一反应也是跑,好宰相李纲又拦住了,硬是逼着打了一仗,金兵抢够了就撤了。可到了同年11月,金兵再来一次,这次没拦住,徽宗、钦宗俩皇帝全被俘虏了。

1128年7月,金兵完颜宗弼带人追着高宗赵构打,“搜山检海”这词儿就是那时候来的。赵构跑得那叫一个快,从扬州到建康,又溜到临安,再往明州一跑,干脆直接坐船出海躲起来了。
这么看,北宋皇帝们一打过来就跑,真不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纯粹是骨子里的怂——他们基因里就没装“临危不惧”这玩意儿,为啥呢?
先说说老祖宗赵匡胤,年轻时就长得帅、气度大,学骑射比谁都强。有次骑匹没笼头的疯马,马把他甩到城墙上撞门框,人都以为他头碎了,结果他慢慢爬起来,追上马又跳上去,一点事没有。还跟韩令坤在土屋里玩,看见外面麻雀打架,俩人一猛子扑出去抓雀,结果屋子塌了,哈哈。
投军后更是勇猛,12年时间从底层小兵爬到后周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妥妥的武将顶流。
还有次,赵普当宰相时,宋太祖突然造访,发现地方官送赵普的“海货”里装的全是瓜子金。赵普吓得请罪,太祖摆摆手:“拿去拿去,没事儿。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书生说了算呢!”

可惜啊,赵匡胤的皇位没传给儿子,被弟弟赵匡义给抢了。这位太宗皇帝,跟他哥完全是两种人。
赵匡义从小就比别的孩子强,大家跟他玩都怕他。长大了爱学习,他爹在淮南打仗,抢东西不要,专门给他找古书,他文采武功都还行。在军中的经历,基本都是赵匡胤给安排的,估计也就当个参谋文书啥的,打仗?兴趣不大。
太宗这文人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要是太平年月,说不定是百姓福气。可偏偏北方草原上冒出一个比一个狠的军事政权,这些软文人皇帝一听说敌军来了,第一反应就是跑,哪像武将那样想着干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