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81岁的赵构-会选择在自己的盛年选择禅位真的是为了岳飞吗 (活到81岁的概率是多少)
赵构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皇位,在古代是最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了皇位就掌握了皇权,每个朝代都有皇子为了皇位手足相残,甚至弑父篡位,那把冷冰冰的龙椅被多少人虎视眈眈,几...
赵构的故事,你们听过吗?古代那把龙椅,谁不眼馋?坐上去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多少皇子为了它,兄弟反目,甚至弑父篡位,可偏偏就有个例外。
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就是这样一个奇葩——盛年让位,活到81岁。为啥要在当打之年退位当太上皇呢?
宋高宗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年那会儿,南宋就这么开张了,他成了开国皇帝。
在位那会儿,他手下有俩将领叫苗傅和刘正彦,直接起兵造反,赵构被逼得退了一次位,后来还是靠韩世忠这些武将救回来,重新坐上龙椅。可没消停多久,金军又渡江南下,赵构带着大臣就开始“南逃模式”,从北跑到南,甚至跑过海。1130年,金军总算撤了,赵构跑到杭州,干脆定这儿为都城,总算安顿下来。可他呢?对忠臣不用,偏宠秦桧,还打压岳飞这些能打的将领。
1160年,宋军终于打赢了金军,赵构倒好,直接过河拆桥。他怕岳飞、韩世忠这些将领功高盖主,动摇自己的皇位,就用“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给杀了,真是可惜了一代忠良。
说起来,赵构这人,一路逃命、亲近小人、疏远忠臣,明明有当明君的资本,偏偏没那德行。
1162年,宋高宗突然说要禅位给太子。百官都懵了,谁不爱当皇帝啊?大家纷纷猜他为啥这么做。而且这事儿太突然了,国家换老大,影响多大啊,百官赶紧劝他。右相朱�就拿宋徽宗举例,说当年宋徽宗匆忙让位,导致朝廷动荡,金军才有机会,结果北宋灭亡了,所以这事得从长计议,别这么草率。可赵构铁了心,说自己“老且病,久欲闲退”,直接让位,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禅位那年他才50岁,结果活到81岁才走,这“老且病”的理由,谁信啊?那到底是为啥呢?
宋高宗要传位的这个太子,是从“太祖之后宗子”里挑出来的。
赵构19岁前生了五个女儿,20岁才得了个儿子,叫赵旉。可惜啊,赵构复辟的时候带他去建康,赶上兵变,孩子受惊过度,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打那以后,宋高宗再没儿子了。
太子赵昚不是他亲生的,他偏要让位,这事确实奇怪。当时的人根据背景分析,猜了三种可能:
第一种,赵构当35年皇帝,天天看奏折,早就腻了。他又没儿子,最后传位给养子是早晚的事。退位后他虽然深居简出,很少管国事,但宋金战事、官员任免这些大事,他还是会插手。不过可能他也觉得赵昚是个好皇帝,毕竟百善孝为先,赵昚对他特别孝顺,知道他贪凉,专门给他建了个“选德殿”。不光物质上孝顺,还尽力维护他的政治声誉,比如把岳飞的谥号改成了“武穆”。这么孝顺的孩子,能差到哪儿去?
第二种,皇帝是国家的“主心骨”,孙子兵法里说“擒贼先擒王”,万一两国开战,君主就是首要目标。宋高宗这辈子就没少逃命,可能是真怕死才选择禅位。南宋刚建立那会儿,国内乱糟糟的,兵力又比金军弱,赵构从南京逃到杭州,甚至从陆地逃到海上,每天都如履薄冰。可要是当了太上皇,情况就不一样了。
结果禅位第二年,金军又打过来了,兵临城下,身为太上皇的赵构,第一反应还是收拾包袱准备跑。这下更让人觉得,他禅位就是因为贪生怕死!
第三种,因为杀了忠臣,没脸给他们正名。岳飞多好的将领啊,为南宋立下汗马功劳,百姓都爱戴他。宋高宗怕他功高盖主,就“莫须有”地杀了。说不定事后他后悔了,意识到自己因为猜忌害死了忠臣。可当皇帝的,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不能跟群臣、天下人认错啊。
赵昚登基那年,就给岳飞平冤昭雪了。你说刚登基的皇帝,无缘无故为啥要给一个被太上皇赐死的将士翻案?大家都猜,这是赵构让赵昚去做的。不然没有赵构同意,给一个“罪臣”平反,这不是打赵构的脸嘛。所以背后,多少有点他的授意。
禅位后的宋高宗也没控制朝政,没把赵昚当傀儡,俩人倒挺和睦。宋孝宗继位后的第一个年号是“隆兴”,意思就是“兴隆绍兴之道”,这也说明了他听宋高宗的话。
说不定宋高宗赵构选宋孝宗赵昚当继承人,还真挺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