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的一生是怎样的-他为宋朝做出过哪些贡献 (洪皓的子孙世系图)
洪皓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洪皓是北宋著名爱国重臣,他的一生基本是在宋朝最为艰难的时期度过的,洪皓仪表堂堂、文采出众,27岁便中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从北宋过度到...
洪皓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这哥们儿是北宋末年的爱国重臣,一辈子都赶着宋朝最难的年月走。长得周正,文章又写得好,27岁就中了进士,开始当官。从北宋到南宋,他出使金国,被扣了15年,硬是没失了气节,后来平安回来,后人管他叫“宋朝的苏武”。那时候国内乱糟糟,外敌又强,洪皓还遭过奸臣坑,今天就聊聊这人的事儿,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洪他爹洪彦先只是个六品小官,没啥背景。全靠自己努力,27岁考上进士。这年轻人骨头硬,宋徽宗身边的大臣王黼、朱勔想招他当女婿,他死活不干。结果官运就不太顺,十多年里,干的都是主簿、司录这种芝麻官儿。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就算官小,该做的事儿一点不含糊。
刚当上海宁主簿,代行县令事,发现县里税多,农民累得慌。他一上任就改规矩,按人头交税改成按财力交,一百贯交一匹绢。这么一来,有钱的多交点,穷的少交点,还免了4800户穷人的税,老百姓都挺他。
宣和六年,他在秀州当司录,秋天发大水,十分之九的田地淹了,灾民没吃的。他腾出自家房子让灾民住,把官仓的米便宜卖给灾民,米很快卖光。秀州当时是转运皇家粮食的地方,浙东的贡米正好路过。他跟知州说,把这米截下来赈灾吧。知州吓得直摆手,截留皇粮可是要掉脑袋的!洪皓直接说:“要杀杀我,我这条命换十万条命值了!”知州被感动,同意了。老百姓感恩戴德,叫他“洪佛子”。
朝廷派王孝竭来查灾情,见秀州秩序井然,不像其他地方乱糟糟,一打听是洪皓舍命截粮,立马肃然起敬,不仅不怪他,还向朝廷举荐他升了官。发完水没多久,秀州军队兵变,士兵四处抢,可路过洪皓家门口时,都互相扯袖子:“别动,这是洪佛子家!”
1129年,朝廷派他出使金国和谈。临走前回家看了三个小儿子,心里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还是去了。金国压根没想谈,把洪皓扣下了,逼他给伪齐国干活。洪皓死不答应,金主火了,让人拉出去砍了。洪皓大声说:“下油锅老子都不怕!”后来有个金贵族替他求情,金主才放过他。
金主早就听说洪皓有才,又想封官让他做事,洪皓还是不干。金主不让他回国,不让跟家人通信,也不让他跟汉人接触,把他送到冷山那种偏远地方软禁,连生活费都不给。在冷山,他穿得破破烂烂,靠野菜填肚子,还得自己上山砍柴。冬天大雪封山,没柴烧,就捡牛粪马粪烧火做饭。金国大臣完颜希尹让他教儿子读书,他就趁机也教当地老百姓的孩子。没钱买纸,就跟当地人学剥桦树皮,晒干当纸,把《论语》《孟子》什么的抄在上面,还风趣地叫这“桦叶四书”。
后来宋金关系缓和了,他听说被掳的皇太后要路过这儿,不顾禁令跑去见太后。太后很快接见了他。按规矩,太后跟臣子说话得隔着帘子,但太后让人把帘子卷起来了,跟他面对面聊天。整个宋朝,享受这待遇的只有洪皓一个。太后问他各种问题,他感谢太后的恩遇,但半个字不提自己这些年多难。太后回国后,硬是让朝廷想办法,把离国15年的洪皓给接回来了。
洪皓这人,有啥说啥。见秦桧时,直接指出用人、盖房这些事的问题。秦桧听了当然不高兴,让儿子洪适传话:“以后说话别太冲,刺耳。得像编钟里的黄钟、大吕,声音低沉,传得还远。”秦桧还给他安排闲职,领俸禄没事干。可洪皓还是该说啥说啥,还知道秦桧在金国时起草过劝降檄文,故意跟秦桧提:“记得室捻吗?他让我向你问好。”秦桧脸一下红了,绷不住了。
秦桧在皇帝面前使劲说洪皓坏话,皇帝信了,回国不到一个月的洪皓就被贬到饶州。在饶州不到一年,又因为“白锷案”受牵连,被罢官回家,只拿点提举江州太平观的生活费。洪皓家在鄱阳,新知州王洋仰慕他,帮着修房子解决困难,又被秦桧抓住把柄,贬到英州——那可是岭南的蛮荒之地,当时发配犯人的地方。洪皓快六十了,就因为不肯跟秦桧同流合污,被硬生生赶出老家。
在英州,还是有人整他。监管的中官倪詧派人暗中监视,抓不到证据,就把他家佣抓来逼供编假案。幸好倪詧突然病死,这事儿才没闹大。直到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重,舆论才松了点,洪皓这个被冤了九年的功臣,终于被宽恕,允许内迁。可他这时68岁了,身体弱得不行,走这一千多里路,走到南雄就实在走不动了,病困交加,没多久就去世了。
洪皓后来恢复了官职,谥号“忠宣”。他会写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传世,代表作有《点朱唇》《木兰花慢》这些。他三个儿子洪适、洪遵、洪迈都特别聪明,过目不忘,全考中了进士。宋高宗还夸过:“父亲在远方,儿子能自立,这就是忠义的报应啊。”
后代里也有名人,比如明末的洪承畴,当过兵部尚书,后来降清;还有洪秀全,太平天国的主要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