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将远嫁吐蕃视为畏途-文成公主为何视为不可推脱的使命 (一般人将远嫁的人多吗)
唐初,唐太宗凭借着杰出的文治武功,不但平定了中原,发展了经济,使中原的人民得以安稳生活,而且征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与他们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开通了互相贸易往来的通道,这其中,就包括西南方向的吐蕃国,...
唐初那会儿,唐太宗可真不是盖的,文治武功都拿捏得死死的。不光把中原稳住了,经济搞得红红火火,老百姓日子过得舒坦;周边那些少数民族,也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大家和平相处,还做起买卖来。西南边儿的吐蕃国,就是这时候跟唐朝搭上线的。
当时的吐蕃王叫松赞干布,这小伙子年轻有为,文武双全,政治头脑也灵光。他先把吐蕃内部乱子平了,让青藏高原成了强国,就开始盯着远在长安的唐王朝,想着求亲,好跟唐朝长期搞好关系。

结果唐太宗没答应。这下可把松赞干布惹毛了,差点就带兵打过来。不过他后来想想,还是觉得求亲更划算,就主动求和了。
640年,松赞干布派使者带了黄金五千两和一堆堆的珍宝,跑到长安求亲。这回唐太宗算是看出他的诚意了,同意把一位公主嫁过去。唐太宗从皇室宗家里挑了个姑娘,封为“文成公主”,让她去吐蕃。
文成公主不光长得漂亮,性格也好,通情达理,贤淑大方。一般人嫁吐蕃都觉得跟送死似的,她倒好,把这事儿当成了自己的使命,非得干得漂漂亮亮的。
文成公主带着人马到了柏海(就是现在的青海玛多县),松赞干布早就搭好了行宫等着呢。两人在柏海办了挺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就带着这位大唐新娘回了逻些城(现在的西藏拉萨)。文成公主是第一个嫁到吐蕃的中原公主,吐蕃人民高兴坏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又唱又跳,欢迎她。松赞干布为了让她住得舒服,也为了显摆自己娶了个大唐公主,修了座特别气派的宫殿,这就是后来反复重修、现在还在的布达拉宫。
在吐蕃安顿下来后,文成公主开始改变当地的风俗习惯。她让吐蕃贵族子弟学中原的经典,还管当地人把脸涂褐色的事,下令不让涂,使劲推行中原的习俗。她还让人修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像就供在大昭寺,还教吐蕃人念经,让他们信佛、向善。
高原上冷,种地技术也差,粮食少得可怜。文成公主试着种从中原带来的五谷和菜籽,结果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这些还真适应了水土。小麦种着种着就变了样,最后成了高原的主粮青稞。她还教了不少生产技术和医学知识,让吐蕃的生产和技术都进步了不少。
有了文成公主的影响,松赞干布也开始学中原文化,老让唐朝派人去教技术。两国来往特别密切,一直和平稳定,贸易和经济也跟着红火起来。
文成公主对藏区发展功劳可大了,所以一直被高原人民记在心里。现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着她和松赞干布的像呢。青海、西藏那边,世世代代都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说到底,文成公主就是那个让汉藏人民处得特别好的伟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