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在百姓心中并没有那么神圣-为什么宋朝还要定都在这里呢 (开封百姓呼声)
你真的了解宋朝的都城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都城选择上,宋朝是一个最特别的朝代,因为别的统一的朝代,要么定都在长安,要么定都在洛阳,或者定都在北京,无论是长安还是洛阳还是北京,都具有...
宋朝的都城开封,很多人可能觉得挺奇怪的,毕竟其他统一王朝要么在长安,要么在洛阳,要么在北京,开封这地方既没山川险要,又没啥古都底蕴,怎么就成了宋朝的选择呢?
其他朝挑都城,基本就认准两个特点:一是得有山川之险,周围要么有大山围着,要么有大河当屏障,敌人不好打进来。古人还觉得这种地方“有龙脉”,听着就靠谱。二是得有文化积淀,长安、洛阳、北京都当过好几回都城,老百姓心里认,有历史厚重感。
开封可不一样,周围平得很,北边虽然有黄河,但敌人过了河,几天就能杀到城下。而且历史上也没啥大统一王朝在这儿定过都,老百姓对它也没啥特别的敬畏感,感觉就是个普通的城。
那宋朝为啥非得选开封呢?琢磨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选开封其实是历史惯下来的。
五代那会儿,好几个朝代都把都城定在开封了。最早是后梁的朱温,他本是唐朝节度使,封地在汴州(就是开封),篡了位又不敢去长安、洛阳,怕被人说“名不正言不顺”,干脆把洛阳的宫殿拆了,木头顺水漂到开封,重新盖宫殿。后唐李存勖跟后梁不对付,没选开封,定都洛阳,但后晋石敬瑭上台时,洛阳皇宫让李从珂烧得差不多了,没法住,只能迁到开封。后汉、后周也跟着定都开封。
宋朝开国赵匡胤是陈桥兵变上位的,没费劲,就沿用了后周的都城,把开封当成了自己的地盘。

其次,选开封其实是兄弟俩掰扯出来的结果。
赵匡胤其实也觉得开封不保险,没山没水的,得养好多军队守着,花钱太多,就想迁都洛阳。结果他弟弟赵光义跳出来反对,说“君王能不能坐稳,国家能不能长久,看德行不看险要”。赵匡胤一听,噎住了,只好作罢。
赵光义这话其实有点偷换概念,“在德不在险”是管国内的,北边辽国、金国那些少数民族打过来,开封可挡不住。后来北宋真被金国灭了,开封的禁军再多也没用,赵匡胤当年的担心应验了。那赵光义为啥死活不搬洛阳?因为开封是他地盘,他在这里当过京兆尹,势力大得很,搬过去自己就没优势了。据说赵匡胤想迁洛阳,也是想摆脱赵光义的包围,把皇位传给儿子,但看着弟弟势力已经盘根错节,不想折腾,才算了。
这么看,宋朝定都开封,确实跟朝里斗来斗去有关系。

最后,选开封其实也是宋朝地盘小的现实。
长安、洛阳经过五代那几年乱糟糟的,早就破败了,漕运也跟不上,粮食运不进来,养活不了那么多皇亲国戚和朝廷大官。他们贪图享乐,自然就挑了开封这种水陆交通便利、吃喝玩乐方便的地方。再一个,宋朝地盘不算大,要是定在长安或洛阳,都城就偏到西边去了,管全国不太方便,开封在黄河边,离中原近,管着南方那些富庶地儿也顺手。
开封确实让宋朝发展得挺好,老百姓日子过得滋润,皇亲国戚也享福了。但没险要屏障的毛病一直都在,最后金国打过来,开封一破,朝廷只能往南跑,北宋就这么变成了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