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无相-北宋无将-历史上真是这样吗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是什么意思)
喜读,宋史,的同事多数听过这一句话,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自赵匡胤陈桥叛乱篡位后,深怕效命的将佐步自后尘,因而采纳赵普计谋,杯酒释兵权,,放归石取...
最近翻《宋史》又看到那句老话:“北宋无将,南宋无相!”不过这话真对吗?真觉得有点冤,尤其是北宋早期,明明有位让辽国闻风丧胆的狠人——杨业,也就是评书里常说的“杨令公”。
说起杨业,得先提宋太祖赵匡胤。当年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怕手下大将学他这一招,于是搞了个“杯酒释兵权”,把石守信、王审琦这些手握兵权的兄弟们都打发回家,算是断了后患。这招确实稳住了局面,可没想到,他后代子孙死守着“重文轻武”的老规矩,结果呢?被辽、金这些北方政权追着打,最后搞出个“靖康之耻”,想想都憋屈。
那宋初真就没能打的将军吗?当然不是!听过《杨家将》评书的都知道,杨继业带着七个儿子跟辽军死磕,结果中了埋伏,派七郎搬救兵,却被主帅潘仁美公报私仇,用乱箭射死了。杨令公盼不到儿子,退到两狼山,手下只剩百十人,最后被俘,撞死在李陵碑。可这故事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杨令公和评书里演的差多少?潘杨两家真有那么大仇?
得从宋太宗赵光义说起。他当上皇帝后,想着统一天下,先收拾了南唐、吴越这些南方国家,转头就盯上了北汉——这小子靠着辽国撑腰,一直是个麻烦。太宗叫来大将曹彬商量,曹彬说北汉国主刘继元残暴失民心,正是出兵的好机会。于是太宗让潘美当北路招讨使,分四路打太原。
北汉慌忙向辽国求援,结果宋军早埋伏好了,半路就把辽兵打得屁滚尿流逃回去。太宗一高兴,决定亲征,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开到太原城下。太原城高墙厚,守将又是个狠角色,宋军从春天打到夏天,愣是没攻下来,气得太宗绕着城喊:“这么大个城,咋就打不下来!”
这时候城头站个大将,捋着胡子瞪着眼,宋军辅超、呼延赞二话不说,嘴里咬着刀就爬梯子攻城,结果被守城将士乱箭射中,只能退回来。太宗赶紧问这人是谁,手下报告:“建雄军节度使刘继业,本姓杨,北汉先帝赏识他,赐了国姓刘。”太宗听完直拍大腿:“这人才啊!”
后来宋军箭雨似的往城上射,汉兵居然敢冒箭去捡宋军的箭,捡到百万支又射回来,气得太宗直跺脚。又过了一个月,太原外援断了,粮道也断了,守军开始投降。刘继元开城投降时,城上突然有人大喊:“皇上降了,我杨继业不降!”众人一看,还是那个刘继业。太宗身边人怒了,潘美更是指着鼻子骂,太宗赶紧拦住:“忠勇之人,朕要重用!”
刘继业这才哭着解甲归降,太宗恢复他杨姓,改名杨业,封了官。北汉灭了,太宗飘了,想着顺道打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一开始挺顺,可打到幽州,辽国援军来了,宋军累得不行,被耶律休哥带着精锐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太宗都差点被俘,幸亏杨业押粮草路过,跳进沼泽把他救了,还把自己的马让给太宗。

杨业带着残兵挡住追兵,正好撞上逃跑的潘美,杨业让他先撤,自己硬扛着辽兵,还砍了对方两员大将。回京后,太宗封杨业父子为代州刺史,守雁门关。第二年辽国来犯,杨业让儿子们绕后偷袭,自己正面硬刚,一刀劈了辽将萧咄李,辽军大败,从此杨业得了个“杨无敌”的名号,辽人听见他的名字小孩都哭。
后来辽国换了小皇帝,萧太后掌权,派耶律斜轸带十万大军打宋。这时候潘美成了主将,杨业当副将。杨业主张避其锋芒,先撤到险要地方,护军王侁却跳出来骂:“号称‘杨无敌’,见了敌人就跑,是怕死还是想投敌?”杨业是北汉降将,最怕人说这个,脸都红了,怒道:“打就打!陈家谷地形险要,我在那儿等你接应!”潘美嘴上答应,转头就带着兵跑了。

杨业带着儿子们刚出代州,就中了辽军埋伏,一路杀到陈家谷,结果连个援军影子都没有。杨延昭中箭逃回去搬救兵,杨延玉战死,杨业身边只剩百人,全带伤。杨业让剩下的士兵逃命,自己冲进敌群,砍死几十个辽兵,最后马被射倒,被俘。半昏迷时看见路边有块“李陵碑”,大喊“宁为杨业死,不为李陵生”,一头撞死在碑上。
后来杨延昭回去请援,潘美就是不出兵,这事捅到太宗那儿,潘美被降三级,王侁革职发配,半路病死。杨延昭封了官,杨延玉追赠官职,剩下的五个儿子也给了官职。唉,杨业这一死,真是让人唏嘘,好歹儿子们有出息,也算没白忙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