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唐朝最后的名将 (高骈是谁)
唐朝前中期,名将辈出,后期虽然国势衰微,但依然出现了一些名将,比如说最后一位名将高骈,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高骈放纵黄巢北上,也不率军勤王,还断绝唐朝的赋税,妄图割据一方,死后被欧阳修列入,叛臣传,,怎...
唐朝前中期名将扎堆,后期虽然拉胯了,但还是出了几个狠角色,比如最后一位名将高骈。有人肯定纳闷:高骈那家伙,放着黄巢北上不管,也不带兵救驾,还断了朝廷的税收,想自己当土皇帝,最后被欧阳修丢进“叛臣传”,凭啥还能叫唐朝最后的名将?这里面水可深着呢,今天咱就掰扯掰扯。
高骈出身将门,祖孙三代都是武将,他爷爷高崇文可是唐宪宗时期的顶流名将,封了南平郡王。别看他是神策军出来的武将,从小却聪明得不像话,爱写诗作词,朋友里全是文人墨客。唐懿宗那会儿,西北的党项人闹事,朝廷派了好几拨兵去打,都没搞定。高骈带着一万人,搞了个突然袭击,三下五除二就赢了,朝廷一高兴,给他升了官还发了奖金。
没过多久,南方也出事了,南诏跑到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北部)捣乱,还拉拢当地土著,把唐军给赶跑了。唐懿宗急眼了,派了好几次兵,甚至凑了十几万八道大军,结果还是打不赢。864年,朝廷让高骈当安南都护,给了他五千兵马就去上任了。结果监军那家伙净扯后腿,没给一兵一援,他就带着这五千人硬刚南诏。
高骈带着兵一路打胜仗,还顺带招安了安南当地的土著,专打南诏的主力。866年,他直接冲到交趾城下,砍了南诏三万人,还端了两个帮南诏的部落,抓了一万七千多俘虏。整个南征,高骈用五千人干翻了十几万敌军,硬是把安南给抢了回来。他在那儿待了好几年,搞得风生水起,当地人尊称他“高王”。

874年,南诏又跑四川来闹,朝廷赶紧把高骈派去当剑南节度使。高骈一到那儿,南诏人就怂了,他发了个文到云南,带着兵压到边境,跟南诏讲和,南诏再也不敢来捣乱了。之后他又当过荆南节度使、镇海军节度使。说白了,高骈前半生就是唐朝的“救火队长”,哪儿着火就往哪儿冲。再后来,黄巢起义军在江南到处跑,朝廷就让高骈坐镇淮南,盯着他。
高骈之前把黄巢打得很惨,逼得他跑到岭南去了。可到了880年,黄巢又杀回来,这会儿实力可强多了。史书里说他有四大罪状:第一,没拦住黄巢北上;第二,没带兵救驾;第三,自己攥着兵不撒手,还断了朝廷的钱;第四,养了一堆方士,天天沉迷炼丹。
唐朝后期乱糟糟的,史料这事儿本身就靠不住。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写高骈后半生的事儿,都抄了一本叫《广陵妖乱志》的书。但这书有问题,作者郭廷诲是五代那会儿的人,一直待在北方,压根没去过淮南,里面写的能靠谱吗?
有个叫崔致远的新罗人,一直在唐朝混,还当过高骈的“机要秘书”,天天给他写文件。崔致远回国后,把自己写的文章整理成了一本《桂苑笔耕集》,里面详细写了高骈在淮南的事儿。其实高骈不是没拦黄巢,是打输了;没救驾是因为朝廷下令让他别动;至于断税收,更是没影的事。高骈晚年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要说他是唐朝的叛臣,恐怕真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