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唐诗说西域有一个热海-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唐代西域诗)

唐诗中有一个独特的流派,边塞诗,边塞诗是古典诗歌题材的一次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传统文人诗专注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狭隘领域,而是把目光转向金戈铁马、刀剑铿锵、白草黄沙的边关疆场,风格雄浑悲壮,豪迈粗狂,...

admin

唐诗里有个挺特别的流派,叫边塞诗。以前文人写诗,总爱绕着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打转,边塞诗不一样,它把镜头转向了边关——金戈铁马、刀剑铿锵、白草黄沙,风格又雄浑又悲壮,带着股子血性和阳刚气,读着就觉得新鲜。

那为啥边塞诗在唐朝这么火?跟当时的时代背景脱不了干系。唐朝初中期,国力正盛,武备也强。可周边一圈,像薛延陀、吐谷浑、契丹、吐蕃、南诏这些游牧部族国家,老跟唐朝抢地盘。再加上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这几位皇帝,个个都是强硬派,热衷于开疆辟土,那会儿唐朝对外战争的频率,高得吓人。

唐诗说西域有一个热海-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唐代西域诗)(图1)

有意思的是,唐朝戍边大军里,不光有骁勇善战的猛将大帅,还有不少文人墨客。那时候靠军功也能博个功名,不少文人就跑去参军了。他们从繁华的中原到了苍凉的边关,眼前的一切都让他们觉得新奇。文人嘛,敏感,又有创作欲,这段从军经历直接化成一首首诗,喷薄似的写出来了。

岑参,就是唐朝边塞诗人里特别拔尖的一个。岑参是荆州江陵人,活过了唐玄宗、唐肃宗、代宗时期。家里本是书香门第,他早年也苦读,天宝三年中了进士。后来跟着名将高仙芝当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跟着封常清做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西域边疆待了十多年,写了不少好诗。

唐诗说西域有一个热海-这到底是哪个地方 (唐代西域诗)(图1)

岑参有首特别有名的诗,《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里面有几句写得神乎其神:“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他说西域有个热海,水跟煮开了一样,热气腾腾,空中的白雪还没掉到水面就化了。最离谱的是,这么烫的水里,居然还有肥大的鲤鱼游来游去。

岑参诗里写的这场景,搁现在看简直离谱,完全不符合物理常识啊。可岑参的诗一向以写实著称,就算夸张,也不至于夸张到这种地步。关键的是,他说的这个“热海”,还真不是瞎编的。它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伊塞克湖,现在是他国的旅游景点,但在唐朝,那可是实打实的大唐国土,唐朝士兵还在湖边站过岗呢。

那岑参说的“开水里养鱼”到底是真的假的?为啥伊塞克湖又叫“热海”?其实岑参之前,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就到过热海。《大唐西域记》里记载,“四面负山,众流交湊,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汩淴”。之所以叫“热海”,“其对凌山不冻,故得此名,其水未必温也”——意思就是,它周围全是雪山,可自己冬天不结冰,古人搞不懂,就叫它“热海”了。其实水温也没多高。

至于伊塞克湖冬天为啥不结冰,现代早就有答案了。这是个封闭的内陆湖,河水流进来,水分蒸发,盐分和矿物质却留在了湖里,时间长了就成了咸水湖。咸水的结冰点比淡水低,所以冬天不容易冻上。这么看来,岑参对热海的理解有点偏差,他可能压根没亲自去过,诗里写的不过是道听途说。热水里养鱼?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上一篇: 唐诗为何能与宋词并举-唐诗在创作方法上分为哪些流派 (唐诗为何能与宋词融合) 下一篇:盛唐诗人分别有哪些-他们最终的结局究竟是悲是喜 (盛唐诗人分别有哪些)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