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活几十年可能-明朝出了名的木匠皇帝没那么无能 (如果多活几十年的说说)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聊明朝被黑得最惨的皇帝,这个皇帝名声不好,宠爱大龄宫女,重用太监,还不爱上班,大家多认为这位仁兄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这位就是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关于这位皇帝有三个黑点是大家熟知的,...
今天咱们来聊聊明朝被骂得最惨的皇帝,这人名声差,宠大龄宫女,信太监,还总不爱上朝,好多人觉得他就是把明朝往坑里带的主儿。这位,就是明朝的天启皇帝朱由校。

关于这皇帝,有三个黑点几乎是人尽皆知。第一个,就是跟他奶妈客氏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客氏十八岁进宫当奶妈,奶的就是朱由校。朱由校十五岁登基,估计是断奶断得晚,对这位奶妈感情特别深,直接封她为奉圣夫人。按理说,皇帝都多大了,早不吃奶了,该让奶妈出宫了吧?可客氏刚走,朱由校就嚷嚷心口疼,没办法,只能又把她请回来。史书里说客氏心狠手辣,还爱搞点暧昧,跟少年皇帝关系不一般,而且特别善妒,专门欺负宫女,连皇后都敢压。张皇后怀孕时突然腰痛,客氏派了个宫女去按摩,结果皇后流产了,之后再也没怀上。还有两个儿子,都没活过一岁,据说都是客氏动的手脚。

朱由校第二大错,肯定是重用魏忠贤了。魏忠贤干的那些破事,基本都能算到朱由校头上。这俩人跟唱二人似的,把朱由校转得晕头转向。第三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爱干木匠活。朱由校迷木工,天天拿着刨子凿子做家具,做好了有的自己用,有的拿去卖,还能卖个好价钱,这在别人眼里就是“不务正业”。这些黑点多了,后来甚至有人说朱由校是个文盲,魏忠贤是大文盲,朱皇帝是小文盲,这俩“文盲治国”,靠谱吗?

还真有记载:【时逆贤、永贞、元雅、文辅,先将应处应点姓名及应改票帖俱托体乾口奏,曰:“万岁爷,某系门户,该处;某票某字当改。”或从臾先帝,御笔亲改,……逆贤不识字,从来不批文书,不轮流该正,然颇有记性,只在御前赞扬附和,植党徇私,或危言冷语挑激圣怒。】意思就是,魏忠贤那帮人在皇帝身边,把皇帝当扯线木偶,让皇帝这样批那样批,但好歹说明朱由校是识字的,是御笔亲改的,真正不识字的是魏忠贤。

那为啥说朱由校是文盲呢?可能跟他经历有关。他确实没“出阁读书”——就是皇子在殿里让大臣亲自教课,这在明中后期代表成了太子。可朱由校是火线上岗,他爹朱常洛就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没了,哪顾得上让他出阁读书?但不出阁不代表不读书,只是没大臣教罢了。就像你没考上清华,不代表你没文化。可能就因为没正式出阁,大臣们嘴里就成了“文盲”。再看第二条,说他被魏忠贤控制,让干啥干啥。

真这样吗?他是被人当扯线公仔使?咱们看个例子:当年袁崇焕上书,说在关外屯田就能收拾后金,还拍马屁说【厂臣魏忠贤与阁部诸臣,俱一时稷契夔龙之选,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意思是魏忠贤他们都是能人,我才敢打包票。

要是真是个扯线公仔,点头就完事了。可朱由校的批复是这样的:【得旨: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这批示可太牛了!他没被袁崇焕的马屁冲昏头脑,反而连问一堆问题:怎么让农民和士兵不冲突?怎么种地练兵两不误?怎么让农民有战斗力?怎么轮换?老兵退下来怎么办?马怎么管?粮食怎么收?这些问题问得清清楚楚,哪像文盲能想出来的?这说明朱由校思路清楚着呢。他在位时,基本也能平衡朝中势力。别被“阉党”“东林党”忽悠了,东林党不一定好,阉党不一定坏,说到底都是皇帝的打工仔。皇帝用谁,自有主张。

再看他的接班人崇祯,文臣最喜欢的皇帝,一上来就干倒太监,把权力给东林党。要是东林党真那么好用,大明能那么快倒台?而且一倒台,一大半投降的比太监还快。崇祯这人志大才疏,没培养出自己的心腹,连个能信得过的都没有,全是糊弄他的。要是朱由校多活二十年,说不定能挺过大明最难的时候。

最后说说朱由校为啥爱干木匠活。首先,人家真不是只干木活,就是个业余爱好,该上班也上班。史书写了:帝好察边情,时令东厂遣人诣关门,具事状奏报,名曰‘较事’——他也关心边防,让东厂去边境打听消息呢。干木活可能就是解压,就像咱们压力大时喜欢打打游戏、撸撸铁,他拿刨子刨木头,一锤子是一锤子,一钉子是一钉子,打下去,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用跟那帮文臣扯皮半天。你看过《人民的名义》没?里面的高育良,压力大时不就喜欢锄地嘛,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