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都是后人杜撰-为什么明朝的明武宗会被后人称为荒淫暴虐的昏君呢 (原来都是后人的句子)
据说,清朝皇子们如果贪玩、读书不用功的时候,师傅们便会训斥他,你想学朱厚照吗?,这里的朱厚照,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在后世的演绎中,朱厚照也成为了一个好色昏庸,荒渺不经的天子,除了商纣、夏桀、隋炀这样的...
清朝皇子要是不爱读书、贪玩,师傅们就会拿个人敲打他:“你想学朱厚照啊?”说的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后世一提他,基本就是“好色昏庸”“荒唐透顶”的标签,跟商纣、夏桀、隋炀比差了点,但放在昏君堆里也算第二梯队了。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别的皇帝顶多信一两个太监,他倒好,直接捧出个“八虎”集团,都是他身边最得宠的。这帮人仗着皇帝信任,那叫一个飞扬跋扈,坏事做尽,还残害忠良。尤其是头儿刘瑾,简直是个奇葩,要不是后来魏忠贤冒出来,他能稳坐“明朝第一太监”的宝座。
刘瑾当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内阁的奏折没他盖章根本到不了皇帝手里。他权力最大那会儿,外面的人管明武宗叫“坐皇帝”,管他叫“立皇帝”——就这“立皇帝”,靠收受贿赂、巧取豪夺,攒了几百万两银子,还有数不清的宝贝,硬是被说成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可就这么个太监,明武宗后来知道他干的破事,就算当时喝得醉醺醺的,一道圣旨就把他抓了进牢。朱厚照还亲自去抄家,结果翻出一堆“违禁品”:
搜出了伪造的玉玺、五百块穿宫牌,还有衣甲、弓弩、龙袍、玉带这些违禁品。他平时拿的扇子里,居然还藏着两把匕首。管是不是别人栽赃,反正朱厚照一看就火了,直接下令凌迟。刘瑾和他那帮同党,老老实实就等着受死,一点反抗的胆子都没有。
后人还说他特别好色,当街抢民女。皇帝嘛,不好色的确实少,但这话也不能全信。他要真抢到这种地步,说不过去啊——不知道广选秀女充实后宫吗?
翻翻《明史》《武宗实录》这些正经史书,他后宫有名有号的女人,算来算去就八个。就算有遗漏,也差不了太多。那些说他霸占民女的,大多是无聊文人编的野史。
而且这些野史前后都不对得上。一会儿说他到处抢良家女子,连寡妇都不放过,把后宫都冷落了;一会儿又说他就宠刘美人,形影不离,甚至为了接刘美人,把大军扔一边,自己坐小船连夜赶去。

还有人说他不上朝听政,这真是冤枉他了。朱厚照虽然没朱元璋、朱棣那么拼,但也经常上朝的。国家大事他从不敢耽误,就算不上朝,也是通过司礼监传旨。就算他在宣府,不让大臣跟着,奏章也必须一件不少地送过去。
要是还有人说他瞎指挥军事,那更不对了。朱厚照是明朝中晚期最有野心的皇帝之一,名字里带个“武”字就说明问题了。正德十二年,蒙古小王子来犯,他早就想打仗了,一听说就兴奋了。
他亲自带五六万人跟蒙古四五万大军干。这场仗里,他不是躲后面看,是亲自指挥排兵布阵,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场。期间,他和将士们一起吃住,还在战场上亲手杀了一个敌人。最后小王子打不下来,怕粮草不够,只好撤了。明朝管这场叫“应州大捷”。几十年前,明英宗带二十万人亲征,结果被俘了,他倒好,打出国威,让蒙古好几年都不敢南下。

说他暴虐,更是胡扯。他手下有李东阳、杨一清这些名臣,也没见他滥杀无辜。这人个性特别鲜明,后来继位的嘉靖不是他儿子,还因为“大礼议”的事,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