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宋仁宗到底有多仁慈 (宽容的背后)
你知道宋仁宗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世人都称赞宋仁宗的贤明,他为了不让太监受罚,宁愿自己忍着饥渴也不肯开口要水,宁愿委屈了自己也不愿让别人委屈,在张爱玲还没有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宋仁宗的慈悲,说来也和他自己的经历分不开。他小时候没少受委屈,爱这东西,在他生命里一直是缺位的。所以啊,他学会了慈悲,却没学会被爱;学会了成全别人,却忘了成全自己。
那他到底有多仁慈呢?按理说,皇帝是金尊玉贵,太监宫女都得小心翼翼伺候着。可赵祯倒好,在太监手里吃了不少委屈,连口渴想喝水都不敢开口。
为啥?就怕自己一开口,有人因为没伺候好被罚。哪怕是最底层的宫人,他都不忍心让他们受罚。
有次吃饭,他吃到一粒沙子,牙都被咯麻了,表情肯定不对。旁边伺候的宫女赶紧上前,结果他第一句话竟是“别声张,别让厨房的人遭殃”。

他的宽容还不止这些。平时在宫里散步,随行的太监本该备好他可能用到的东西,可赵祯从来不会主动问他们要——就怕有人没准备,要被罚。有次实在渴得不行,他就一个劲儿回头,盼着看错了,盼着下次回头能看到哪个太监手里拎着水壶。结果当然是没有,他反而因为频频回头显得有点滑稽,最后干脆去妃子那儿喝水了。
不光对宫人这样,对朝臣也宽厚得很。能容忍他们的过错,听得进建议,礼数周全。就连科举落第的柳永,也是靠他的“恩科”才得了个做官的机会。
宋仁宗的仁慈可不是嘴上说说,他是真真切切让大宋子民感受到了。就连辽国的百姓,都为他去世哭得伤心欲绝。嘉祐八年他驾崩,宋朝百姓“无老幼男女,哭哀以”,辽道宗耶律洪基还在辽国给他建了衣冠冢,像对待自己祖宗一样祭奠。

为啥他能这么宽容?大概是因为他自己受过太多委屈吧。
赵祯十三岁登基,但真正掌权得二十四岁以后。之前都是刘太后临朝,他倒像个“吉祥物”,大臣眼里只有太后,没他。他那时候还不知道刘娥不是亲妈,只觉得母亲对自己太严苛,动不动就用礼法约束他。反倒是对“小娘娘”杨淑妃更依赖,会偷偷塞给他海鲜——虽然吃完总难受,但那是母亲不允许的“甜头”。
他整个童年和少年,母爱都是缺失的。不知道啥叫爱,总觉得自己和那些小太监小宫女差不多,虽然没人敢使唤他,不用站着只能坐着,可心里总觉得自己的地位“小得很”。
看着刘太后在前朝呼风唤雨,他觉得自己和旁边站着的太监没区别,唯一区别就是没人敢使唤他,他能坐着。
这么过了二十多年,直到刘太后去世,他才喘了口气,觉得自己不用那么卑微了。直到叔叔赵元俨告诉他“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他才知道喊了那么多年的母亲不是亲妈,生母另有其人。这下总算找到了委屈的发泄口——原来母亲不爱他,是有原因的。那一年,他二十四岁。
赵祯的前半生,委屈没少受。也正因如此,他总能推己及人,明白别人的不易。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很难懂这种“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吧。他不愿别人受委屈,大概就是始终没被岁月磨掉那份温柔,心里装着所有人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