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谁更胜一筹-朱元璋推翻元朝-李自成推翻明朝 (两人胜过一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李自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澄清一下,拿朱元璋和李自成相比,并非关公战秦琼,朱元璋和李自成,分别处在明朝的一头一尾,首尾本来不能相顾,倘若朱元璋能从陵墓...
今天想聊聊朱元璋和李自成这两个起义领袖,一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一个直接把明朝给掀了的人,放一块比,其实挺有意思的。
先说清楚,拿他俩比,可不是关公战秦琼那种瞎扯。朱元璋在明朝开头,李自成在明朝结尾,一个一个头,根本碰不着面。要是朱元璋能从坟里爬出来,估计得跟李自成拼命——毕竟李自成把他一手打下的江山给端了,还差点让朱家断子绝孙。
虽说李自成推翻了朱元璋的明朝,但要说本事,朱元璋确实比他强不少。朱元璋当年把元朝干翻,哪是什么偶然;李自成后来退出北京,那必然是必然的。

朱元璋和李自成,背景上倒是有点像,都是老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结果呢?朱元璋的大明撑了276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跟昙花似的,开了就谢了。背后原因看着乱糟糟,各方势力搅和,其实说白了,根源就那么点。
都是起义军头子,但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口号,那可真是差远了。
他俩的共同点,就是起义的时候,老王朝都烂到根儿了:天灾不断,贪官横行,老百姓苦得没法活。为了活命,朱元璋和李自成各自拉起了队伍。

稍微不一样的是,朱元璋那时候元朝搞人种歧视,汉人最底层,被压得死死的。朱元璋就喊出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口号,几百年后孙中山先生也用过,直接把民族受辱的矛盾摆上台面,这境界,啧啧,政治水平直接拉满,那些光喊口号让人吃饱肚子的,在他面前根本不够看。
李自成可没遇上蒙元,他面对的是明朝。那时候明朝北边被后金打,内部党争宦官乱成一锅粥。李自成没找到民族矛盾,整了个“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听着是不是特解气?

所谓“不纳粮”,其实就是不向穷人收,大户的钱粮先垫着。可时间长了,地主家哪有余粮啊?咱们国家前些年才免了农业税,明朝那会儿经济全指着农业,不收税,靠啥养活军队和政权?这口号听着狠,其实完全违背经济规律,说白了就是被逼急了的底层人瞎喊,啥问题解决不了。而经济问题,往往是乱子的根儿。
起义军到底是为谁打仗?朱元璋门儿清,李自成估计自己都没想明白。
李自成的军队进了北京后,将领士兵们抢明朝留下的金银财宝,抢女人,简直跟土匪似的。更逗的是,还把陈圆圆拎出来说是“红颜祸水”,给大顺政权背锅,演了一出“爱江山更爱美人”的戏码。
表面看是军纪差,其实是李自成的政权到底代表谁的利益,他没搞明白。所以草草登基没多久,就被赶出了北京。

李自成他们只看到了明朝的财宝和女人,却没看到那些愿意归顺的明朝官员——说白了,就跟小孩儿似的,砸东西容易,建好、管好一个国家,那得需要真本事。
朱元璋在这点上想得透。他的政权里,拉拢了不少地方豪强,甚至元朝的官员,比如刘伯温,本来就是元朝的官,后来跟着朱元璋干。当然,朱元璋也没忘了穷苦人,打下婺州就开仓济贫,老百姓一看,哎,这队伍是好人啊,纷纷来投靠,队伍一下子壮大了。

朱元璋军纪严明,打婺州的时候,史书说“市不易肆”——这边打仗呢,那边照旧赶集摆摊,虽然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朱元璋的队伍在老百姓眼里形象好,不是那种打砸抢的兵痞。
让管理者有地种,让穷人有饭吃,朱元璋做到了。李自成呢?进了城还跟以前一样抢,没意识到当上皇帝后,主要矛盾变了,结果败走北京,跟朱元璋一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