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数量那么多-他们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唐朝宰相数量排名)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唐朝宰相权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宰相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官职,自先秦时期开始到明朝朱元璋名义上废除,其在百姓心中一直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早在黄帝...
宰相这官职,从先秦到明朝朱元璋废除前,在老百姓心里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挺牛的。最早黄帝时候好像设过六个“相”,但那时候不算正式官职,真正成型是战国,之后每个朝代都有,叫法可能不一样,什么太宰、相邦、相国、丞相,听着五花八门,干的活儿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帮皇帝管国家的。
到了唐朝,在隋朝基础上改改,宰相制度就挺完善了。而且这规模,吓人——有人统计过,整个唐朝出了381个宰相,命相498次。这还只是那些名正言顺能行使相权的,那些有实权没名分,或者有名分没实力的都没算进去。

这么说可能没感觉,但对比一下就吓人了:西汉比唐朝就早60来年,宰相少了300多个;两宋加起来比唐朝多30年,宰相才132个。跟这两个大一统王朝一比,唐朝宰相人数也太夸张了。
为啥唐朝宰相这么多?首先,任期没谱。唐朝官员考核挺严,普通官一般干3-5年,但宰相不一样,皇帝觉得你不行,随时让你滚蛋,没固定期限。像长孙无忌、房玄龄这种能干十多年的是少数,更多干不到一年的,甚至还有个“一天宰相”王徽。这人其实有才,可惜赶上唐末,刚拜相一天,京城就乱了,《新唐书》说他“拜宰相一日而京师乱,故其设施无可道者”,倒霉催的。

其次,唐朝有个特殊的“政事堂”,搞得宰相从“一人之下”变成“大家一起商量”。宰相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最多的时候十几个人一起当宰相。咱们历史书上学过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头儿都是宰相,这就至少仨。皇帝还嫌他们权大,又整出俩新官职:“同中书门下三品”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同”字用得妙,意思就是“跟宰相权力一样”,官职一多,人数自然就上去了。

再者,皇帝瞎折腾也让宰相人数暴增。皇上心情不好,找理由就换人。比如武则天,在位22年,换了66个宰相,平均一年换三个,四个月换一个,这么折腾,人数能不多吗?
还有唐朝后期时局乱,很多宰相是临危受命,但危机往往解决不了,被抓的、被当成办事不典型革职的,太多了。前面说的王徽就是例子,刚上任就国破,倒霉。

所以别看唐朝想尽办法削弱宰相权力,搞出这么多人当宰相的记录,宰相的权力其实还是大得很。比如唐德宗想废太子,硬是让宰相李沁给劝住了;中后期杨国忠、卢杞这些人乱政,把国家搞得一团糟,不也说明宰相权力大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