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藩镇割据的由来-藩镇割据的实质是什么 (揭秘藩镇割据案例)
说到藩镇割据,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藩镇大佬都是高呼,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的口号,顽固地与中央政府进行对抗,其实呢,藩镇大佬在与中央政府对抗时,通常都是拿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说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
说到藩镇割据,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藩镇大佬都是高呼“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的口号,顽固地与中央政府进行对抗。
其实啊,藩镇大佬们对抗中央的时候,可没这么直白,净拿些大道理当挡箭牌。下面咱就来唠唠他们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

第一、他们肯定会把那些似是而非的“民主”理论说得天花乱坠。说白了,什么“兵骄逐将、将骄逐上、帅骄犯上”,换上高大上的词解读,那就是“民主政治”啊——权力从下往上走嘛!而且乐观想,下面的人随时能废了领导,领导能不屁颠屁颠伺候着?
而且乐观的去看,下面的人随时可以废杀自己的领导,领导敢不好好为下面的人服务吗?
第二、他们肯定会想尽办法丑化大唐中央政府。反正就是,皇帝太不像话了,就知道重用那些变态的死太监;再不然,皇帝就是个财迷,专挑会敛财的奸臣。总之就一句话:我们必须自治!让中央把手伸进来,这里就成地狱了!
第三、他们肯定还会吹嘘军区自治的好处。明摆着的事,要是中央控制了军区,皇帝肯定派些狗屁不通的文官来瞎指挥,说不定还让那些死太监掺和进来;更别提让贪官管后勤了,到时候国防垮了,异族入侵可咋整?
翻开历史书,字字句句都是写着藩镇大佬高呼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让你这样一写,藩镇大佬怎么也懂得美化自己呢?
还真不是吹牛,我小时候看民国历史,觉得所有军阀都跟大反派似的,总觉得不对劲——真实历史肯定不是这样的!后来信息多了,看到军阀自己写的东西才发现,他们对抗中央时,净把自己往高大上里整,把中央说成祸国殃民的祸根。关键是,不带偏见看,也不能说他们全瞎掰。

我们先看一下晚唐最没争议的史实吧:皇帝非要重用那些邪恶变态的死太监,这事儿谁也否认不了吧!
不管大家怎么写当时的历史,这个事实,相信没有人会否定。既然如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两个比较可信的推论。
第一、这种事实如此泛滥的存在,藩镇大佬在对抗中央政府时,没有理由不拿来大说特说啊?
第二、这种事实之所以会变得如此泛滥,从情理上,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藩镇大佬的舆论战。因为基于藩镇大佬的利益,他们必须如此丑化帝国中央政府,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对抗中央政府。
事实上,基于中央政府的舆论宣传,肯定会把太监说得忠君爱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皇帝重用这种人,所谓何事呢?
也许有人会说,太监这种邪恶变态的东西,皇帝怎么能把他美化成忠君爱国而且爱老百姓的代表呢?对此,大家只要知道盖世太保、克格勃、文化小组这种后世邪恶化身的名称就可以了,如果只看后世流行的资料,人们难免也会认为,盖世太保、克格勃、文化小组这种邪恶变态的东西,怎么可能洗白呢?问题是,在当时他们肯定都是代表正义公理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否则,元首也好、伟大领袖也好,让这种人大行其道,又是所谓何事呢?
所以,中央政府在削藩时,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打舆论战。
不能打赢舆论战,现实的战争,也很难打赢的。问题是,中央政府很难打赢这场舆论战。
说到藩镇割据的一个重要恶行时,史书常常会说到一件事,那就是许多臭名昭著的藩镇地区,没有一毛钱的赋税输入中央政府。
史书上的这种说法,显然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在看问题,所以才会把藩镇这种问题说得罪大恶极。而基于藩镇地区的角度,显然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们河朔地区,凭借河北一个省的赋税、不用中央政府出一毛钱养活大批边防兵,并且让契丹人不敢南下一步,它很容易啊!
事实上,只要看看后来的历史,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就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因为大明帝国为供养十万所谓的关宁铁骑,把中央财政都被弄得崩盘了。
我们河朔军民,不向中央政府要一毛钱,就凭我们地方的力量,实现这一切,它容易吗?
基于你们这些昏君奸臣的角度、贪官污吏的角度,我们河朔人民,不但得用血汗钱供养一支可以抵抗契丹、奚人入侵的军队,还得再给你们交大量的物品供你们花天酒地?你们还有人性没有了?
事实上,如果你们有一点点人性,就应该想着,河朔人民供养一支强大的边防兵,肯定都是过着非人类的生活,我们中央政府在政策上就应该向这里倾斜,总而言之,多向这里拨款。你们倒好,竟然认为,河朔人民供养一支强大的边防军,肯定还有非常多的剩余,你们经济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中央政府说到藩镇割据时的一个重要恶行,通常总会说到藩镇拒绝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
问题是,藩镇接受中央政府人事任命,后果是什么?就其宦官集团大举进入藩镇!
既然如此,藩镇拒绝中央政府的人事任命,有什么毛病吗?显然是没有的!
中央政府想把人事任命贯彻到藩镇,如果想占据舆论的制高点,先得把宦官监军的制度取消啊!如果这种制度不能取消,藩镇拒绝中央政府人事命令时,在舆论上实在太容易占住理了。
因为通常的历史书,都是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在说事,所以我们总感觉,除了少数邪恶的军阀头子,大家都是支持皇帝削藩的。其实呢?支持藩镇割据的力量,那是多的去了!
因为在藩镇大佬的舆论宣传中,中央政府才是代表邪恶的化身,最简单而言,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政治最大的特色,就是宦官政治!仅这种事实的存在,藩镇大佬在舆论战中,就可以占据绝对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