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趣闻 > 正文

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什么原因导致的 (北宋为什么不堪一击)

大家好,说起燕云十六州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燕云十六州这个问题,从头到尾贯穿了整个北宋王朝,虽然最终这个问题由北宋联合金国一起灭了辽国得以解决,但是北宋也就此灭亡了,北宋这一朝,都未能实现收复燕...

admin

燕云十六州这地方,但凡对历史有点兴趣的朋友,肯定都不陌生。

这个问题啊,从北宋建国那天起,就跟根刺似的,扎了一百多年。后来倒是联合金国把辽给灭了,可北宋自己也跟着没了,说到底,燕云十六州,北宋愣是没拿回来。

为啥北宋就是收不回燕云十六州呢?有人说是北宋末年太腐败,军队不行,外交也搞砸了;有人觉得辽国那帮游牧的,兵少但能打,主要靠骑兵;还有人直指北宋的老毛病——削武将的权,遥控指挥,用人不对,搞得军队看着人多,其实战力渣。到底哪个是主因?估计得揉一块儿说。

首先得说地理,辽国占了燕云,相当于手里攥着一把天险钥匙。北宋想打过去,就得从河北平原往上冲,一路仰攻,这仗太难打了。反过来,辽国要是南下,过了燕云就是开阔地,骑兵撒开腿跑,对宋军简直是碾压。

燕云这地方,从来都是中原防北边的命门。春秋战国时各国就靠它挡游牧民族,后来秦始皇修长城,把燕云一带的长城连起来,成了冷兵器时代最硬的盾。后来朝代换了好几茬,北边那些游牧政权想打进来,很少敢硬闯长城的,燕云这道卡,太关键了。

辽国(契丹)本来就是东北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兵强马壮,骑兵那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辽太祖早就盯着燕云这天险,想靠着它南下中原,可燕云在人家手里,一直没机会。

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什么原因导致的 (北宋为什么不堪一击)(图1)

《资治通鉴》里记载,幽州北边有个渝关,下头有渝水通海,关东北有条沿海小道,窄得只能过几个人,两边全是陡峭的山,根本爬不过去。以前这里设了八个防御军,都是本地兵,自己种地养活自己,还供军粮。每年秋天庄稼收完,就把粮食藏起来,城墙守得死死的,契丹来了就闭门不战;等他们走了,再派精兵在隘口截杀,契丹常常吃亏。这些本地兵都有自己的地,打仗有赏,所以特别拼命,契丹也不敢随便来。

辽太宗建国后,也想南下,可燕云天险还在,骑兵优势发挥不出来。后来后晋的石敬瑭为了夺权,主动找契丹帮忙,说赢了就把燕云十六州割过去。这下契丹捡了大便宜,燕云从保护中原的屏障,反过来成了保护北方的盾牌。

赵匡胤建了宋朝,心里肯定惦记着燕云,可打起来太费劲。辽国占着长城天险,宋军得从河北平原往上爬,地形太不利了。辽国要是南下,过了燕云就是平地,骑兵随便冲,对宋军简直是降维打击。

打了几次都输惨了,加上当时的外交环境,慢慢就想着以和为主了。

辽国建国后,经过辽太祖、辽太宗折腾,国力越来越强,从最初给后梁进贡,到后来跟中原王朝平起平坐,甚至后晋都是靠契丹帮忙建国的,还得称臣进贡。北汉也一直被辽控制。尤其是辽太宗拿了燕云十六州后,大力发展经济,多养战马,加强军队训练,军事实力蹭蹭往上涨。

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什么原因导致的 (北宋为什么不堪一击)(图1)

北宋建国后,受五代外交那套影响,基本跟辽维持着表面和平。赵匡胤为了专心平南方割据,还跟辽签了条约,别找事。这虽然是权宜之计,为了防南北夹击,但后来的皇帝把这政策当祖传秘方了。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后,彻底断了收复燕云的心思,外交策略从攻转守,守内虚外——家里的事管紧点,外面能忍就忍。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患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担心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这话其实挺能反映北宋的心态。赵匡胤开始的“以和为贵”,加上宋太宗北伐失败,君臣们都觉得打不过,不如守着,这思想一代代传下去,成了默认的“国策”。

唐朝后期,节度使权力太大,安史之乱就是例子,后来五代十国,武将夺权跟玩似的,赵匡胤自己就是“陈桥兵变”上位的。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他开始搞重文轻武,限制武将权力。虽然初期没后来那么极端,但算是个祖训了。

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什么原因导致的 (北宋为什么不堪一击)(图1)

赵匡胤问赵普:“为啥唐朝五代几十年皇帝换得勤,百姓遭殃?”赵普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啊!要想治,就得夺他们的权,管他们的钱粮,收他们的精兵,天下就安了。”这就是“强干弱枝”的由来,把权力都收中央,地方就没本事造反了。

除了削权,北宋还搞“更戍法”,让京师和边疆的军队定期换防,打仗了才临时派将领。结果“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领不熟悉军队,更不熟悉地形,战斗力肯定不行。这政策后来废了,但对武将的忌惮一直都在,北宋经济这么好,名将却少得可怜。

辽国占了燕云后,治理得挺聪明,采取“因俗而治”——契丹地契丹人管,汉地汉人管。重要职位给契丹人,但也用汉人当官,比如韩延徽、韩知古这些人,学了不少中原的生产方式,国力大涨。不再是刚建国时穷得叮当响的游牧部落了。

都知道游牧民族重视养马,辽国的官方养马机构,居然有两百多年历史,这在游牧政权里少见。他们养马经验丰富,数量多,品种还好,苏颂都夸“终日驰骋而不困乏”。北宋也有养马机构,但养出来的跟辽国的比,差远了。

这么一来,辽国经济稳,马又强,国力其实跟北宋差不多,甚至隐隐更强。北宋主要靠步兵,打骑兵本来就吃亏,这种情况下,能守住边境就不错了,还想收复燕云?难啊。


上一篇: 北宋徽宗朝的童贯是个怎样的人-古代太监中的异类 (北宋徽宗是哪一年) 下一篇:唐代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而明代又为何不可能出现 (唐代出现了藩王吗)
  • 历史趣闻
  • 收藏
返回顶部